“歇帮”后这几年那些贫困户怎样了?

宜宾日报 2019-12-26 00:55 大字

□本报记者 叶茜 邓烨

“你们看,我家刚下的小猪崽,乖不乖?”12月23日,屏山县锦屏镇中和村3组,68岁的刘全荣在屋后的猪圈内消毒,看着长势喜人的小猪崽,他开始盘算今年的总收入。

“卖猪崽6万多,大儿子打工挣3万多,今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刘全荣喜滋滋地从腰包里掏出一叠百元大钞,“看,这是昨天才卖了猪崽的1640元。”

刘全荣计划等新一批小猪满两月后,在今年农历腊月二十左右再集中出售,“这样能再收入2万元。”2019年,是刘全荣这辈子收入最高的一年,先后卖出60头猪,儿子也娶了媳妇,收入也上了台阶,日子过得喜气洋洋。谁能想到,退回去两年,他还是村里贫困户中的“钉子户”,而今,他已成为中和村的“脱贫之星”。

“角色反转”刘全荣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之前听村干部说,要对我‘歇帮’,我还不信,结果真遭了。”2017年,还想“坐享红利”的刘全荣,因为长时间不配合帮扶工作,经中和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被“歇帮”3个月。

“歇帮”后,刘全荣受到了一定“冷落”,在帮扶人员的悉心开导下,他才渐渐明白,“等”不来“补贴”和富裕,自己动手才丰衣足食。

对口帮扶干部林诚没想到,“歇帮”效果“立竿见影”。

“动起来”的刘全荣在村道旁建起75平方米的住房,享受了散居自建的4.95万元补贴,还修了猪圈,向村里申请了2万元产业发展扶持基金,买了7头母猪和1头公猪,开展生猪养殖。

刘全荣自豪地说,今年7月,他主动还了2万元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靠养猪的收入,家里日常开销不成问题,打算明年扩大规模,继续搞好生猪养殖。

“歇帮”不是不帮,加强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屏山县扶贫开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如果一味包办会把贫困户帮成懒汉。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宜宾市多举措助力农民工返乡就业

□本报记者黄铄然岁末年初,年关将至,宜宾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如何“筑巢引凤”,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和创业,宜宾可谓颇费心...

屏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屏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