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宜宾流杯池石刻龙氏山庄榜上有名 近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情况公布,四川共有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宜宾流杯池石刻

川江都市报 2019-10-24 09:59 大字

前院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型精致浮雕

流杯池石刻

规模宏大的龙氏山庄

流杯池石刻:

百余幅石刻 感受厚重文化

◎ 陈明本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被贬戎州域近三年,催科山下巨石裂成的天然峡谷是他特别钟情的圣地。峡谷约呈东西走向,长约52米,宽约7米。谷壁陡峙,最高处相对高度约14米。谷底中段低,两端高。东西谷门各有一两柱式石坊,入谷石梯自坊门下穿过,通往谷底。池凿于谷底中部东段,呈九曲形,长5.2米,宽约0.5米,池首深0.3米,尾深0.36米。

谷南壁中部有两突出于壁面的球状石名为“落星石”。谷西口为“涪翁楼”,谷东口向南行约10米处为“涪翁洞”,洞口向南行约15米处的另一石丘之上为“荔红亭”,石丘东壁下为“涪翁壑”,壑南即黄庭坚所名之“涪溪”。

据嘉庆《宜宾县志·山川》载,流杯池系黄庭坚滴居戎州时(北宋元符元年至元符三年,即公元1008-1100年)所凿。

黄庭坚仿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会流觞曲水的意境,利用峡谷的地形和天然泉水修建了900多年来闻名遐迩的流杯池,并在石上刻有“曲水流觞”四个大字。黄庭坚常邀约文人雅士在此聚会,他们以山水为友,与林泉相伴,在这风雅仙境中,黄庭坚写下了《安乐泉》《苦笋赋》《荔枝绿颂》等50多首诗词,又在崖壁上刻下“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个大字。

流杯池附近的岩壁上,石刻题记鳞次栉比,计有宋、元、明、清至今历代名人诗词、书法题记130余幅。据统计,基本完整的石刻题记有98幅。计:涪翁谷南壁41幅,北壁36幅,涪翁壑6幅,涪翁洞15幅。其中,可辨者约61幅。石刻纪年款,最早为南宋淳熙戌申年(1118年)。

其中“南极老人无量寿佛”,楷书,每字约1.42平方米,其“南极”两字在涪翁谷南壁中偏西下部,其余六字在东谷口南边东壁上。位于谷南壁东部的杨慎行书“胜概”二字,为明代石刻,每字约0.7平方米。清代石刻中,较瞩目的是刻于谷北壁中部的光绪甲辰殷天赐,楷书宋邵唐节《醒世要言》诗。

南宋陆游、范成大等名人先后在流杯池留下了题刻100多幅;今人张爱萍、周建人、李一氓、邓力群、何郝炬、魏传统等也在此题词,不断丰富着流杯池的文化内涵。

龙氏山庄:一座百年神秘庄园的传奇

◎杨贵 曹鹏 文/图

龙氏山庄位于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小地名“骑龙埂”,横卧金沙江和岷江流域三角地带。距今已有180余年历史的龙氏山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坐西向东,呈品字形结构,由六个四合院组成,依山势而建,呈阶梯式分布。大门高耸雄壮,风火墙高低错落,碉楼犹存,别有风韵,属典型徽派建筑,其规模堪称南方徽派建筑之典范。

龙氏山庄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建成年代在清光绪初年。1982年7月,屏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屏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宜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氏山庄的大门为品字型连门墙,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副:业绍箕裘,祥凝凤阁;王言纶绋,恩满龙门;横额为:恩承址阙。从楹联可见龙氏山庄的历史和山庄主人的荣耀。背对大门,举目一望,群山环抱,梯田簇拥,视野极为舒展。面对大门,由下向上,直可以看穿整个山庄的四层天井的四道大门。

走进山庄的大门,第一个院落便是搭建戏楼的大舞台。戏楼如今早已不存,但从资料上可以看到:戏楼为八柱支撑,前端两根大石柱尤为突显。台高2.6米,宽5.56米,长4.4米,堪称宏伟。踩在杂草丛生的一席之地,我们只能为戏楼扼腕叹息。但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在前院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大型精致浮雕,每壁十二幅图案,刀工娴熟,雕刻精致,系“二十四孝”石刻深浮雕,为清代早期的精美之作。

前院底楼为过去龙氏家丁的住房和杂屋间,楼上为私塾,为以前龙氏子孙和佣人、邻里子弟读书习字所用。所有门窗均有镂空雕花,还题有诗词,屋内采光充足,空气清新,周围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据住在山庄的龙氏后人介绍,以前村里唯一的私塾就在这里,来读书的孩子都不用交学费,而聘请先生的薪水,一律由龙家承担,一年大约需要“八石租”。

龙氏山庄的建筑重点在厅房,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面宽阔,进深长,门坎以长青石精细打磨,外呈弧形,上覆以厚木枋,门上刻有窗格,雕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图案。前厅门楣上曾挂有木制以火炬形镶边的长方形皇牌,后厅和中厅的门楣上则分别挂有“竹苞松茂”和“德业崇高”金匾,是咸丰和同治年间庄园重修后亲友所赠,系当时书法名家之作。虽然这些牌匾都不复存在了,但龙氏山庄仍然根基稳固,龙氏子孙遍及华夏、枝繁叶茂。

厅后为后院,院坝宽敞,青石地板,现残存一对半人高的石制鱼缸,呈等边六角形,附有花边底座,石缸每侧均有精雕图案。后院正中为中堂,是龙氏先祖供祖奉神的地方,据说两侧为龙氏德高望重的人居住,前来拜访者,需经14道门,由此可见门庭森严非同一般!后院南北两侧为厢房,北侧厢房大多年久失修,部分损毁。但就在这样一个残垣断壁的厢房里,却珍藏着一尊从堂屋移来的九节香炉,其造型别致,上面镂空雕刻有龙、狮、人物、莲花等,图形精美绝伦,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

据龙氏后裔龙贻君老人介绍,龙氏山庄呈现今天的规模和气势,山庄创始人龙德华及长子龙呤春和三子龙遇春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功劳还是次子龙瑞图。龙氏家本江西,伯高公46世孙龙行进在广东龙川立业,为广东始祖。伯高公63世孙龙展成于清乾隆前期入川,先住荣昌县,后由其长子龙元栋迁至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后方的木槐溪。当时的龙家并不宽裕,房屋简陋,生活艰苦,而龙德华及长子龙呤春、次子龙瑞图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后来,龙元栋通过经营生意,渐渐开始发家,并送子孙外出求学,后节节高升,功成名就。

清嘉庆年间,龙德华任中宪大夫,道光年间(1817—1824年),受封为资政大夫,于是出钱在骑龙埂上买地修建庄园。后次子龙瑞图受封中宪大夫,于清咸丰年间出资对庄园进行了重修,清同治庚午年(1870)荣归故里,再次花重金对庄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扩建,于是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豪华庄园矗立在了岩门村骑龙埂的“龙颈”。龙氏山庄竣工当日,庄园鞭炮齐鸣,锣鼓震天,舞龙戏狮,好不热闹!龙家在庄园设下盛宴,摆上了“十三碗”,招呼前来贺喜的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并获赠“德业崇高”等金字招牌。从此,庄园声名大振,事业蒸蒸日上。

对于龙氏山庄的价值评定,屏山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氏山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生活防御功能齐全,是晚清社会动乱时期官宦大族家庭的典型建筑,对晚清时期川南的社会状况、社会心理及思想观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如今,这座神秘的庄园逐渐揭开了它那传奇而神秘的面纱,走出了屏山,走向了外界,让世人充分领略它的神秘与古朴、精妙与绝伦、经典与传奇!

新闻推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三位“经理”获刑

本报讯(丁如林周华)近日,屏山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