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达人”司马相如学的是飞掷之术

华西都市报 2018-11-21 04:03 大字

柳叶形剑。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武器就是剑。无论是王维的“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豪迈,还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挣扎,剑的战斗力都不容小觑。冷峻的剑客刚一出手,宝剑出鞘取人首级,这样紧张刺激的情节在武侠小说里也比比皆是。

在巴蜀文化中,最常见也具有本土特色的武器是柳叶形剑。“投掷”的用法,会不会让你联想到古龙小说里的小李飞刀?

在成都博物馆的《双城记》展上,来自宜宾市博物院的战国巴式柳叶形铜剑,让人一睹巴蜀冷兵器的魅力。对了,根据《汉书》的记载,司马相如是一位击剑达人,而他的剑术就是投掷。

司马相如擅掷剑

巴蜀人好用剑,尤其擅长掷剑。《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了一个古代巴人的传说:巴西郡的土著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都出于武落钟离山。山上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其他四姓之子生于黑穴。起初他们没有君长,都事奉鬼神,后来想共同推举一位君长,于是约定,一起掷剑于石穴,谁能击中,就奉以为君。结果唯有巴氏之子务相掷中了石穴。以比试掷剑之术来决定部落首领人选,足见掷剑是巴人重视和擅长的技能。

掷剑的习俗在蜀人中也十分流行,司马相如就是其中之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他所学的击剑并非倏忽纵横的斩刺之术,而是遥击而中的飞掷之术。

巴蜀风格的铜剑

在常见的巴蜀铜器中,兵器数量最多,特征最明显。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器形上主要有戈、矛、钺、剑,纹饰以动物纹饰为主体,尤以巴蜀符号最为独特。

巴蜀式铜剑的基本器形特征是扁平无格,器身呈柳叶形,柄端有穿。这种剑最早产生于商周之际,如在成都十二桥商周遗址和宝鸡西周初期弓鱼国墓地,都出土过柳叶形短剑。到了战国前后,柳叶剑大量使用,基本形状又可分短剑和长剑两种,数量众多,成为巴蜀最主要的短刃兵器,剑上多铸有巴蜀符号和虎斑纹。短剑通常带有花纹精美的剑鞘,特别是一种卷云纹双剑鞘,地方风味浓郁。

值得一提的是,巴蜀铜剑的剑身呈柳叶形,比较窄细,而且不装剑格,使其便于掷击。有学者认为成组使用的短剑,可能就用于掷击,长短上的变化大概是为了适应掷击时距离远近的需要。

蜀人南迁的印记

宜宾市博物院馆藏有两件柳叶形剑,一件长25.3cm,宽2cm,扁茎而有两穿,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另一件长40cm,扁茎,无格,带两穿,剑身上部近格处刻有巴蜀符号,出土于屏山县沙坝墓地5号墓。

2007年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对库区文物点进行复核时发现。2010年6月-10月,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发现战国晚期-西汉早期墓葬28座,出土陶器、铁器和铜器等各类文物200多件。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蜀人的一支极有可能沿岷江而下抵达早已有根基的僰地。此前在峨眉符溪和犍为金井等地已经发现属于战国晚期的蜀人遗存,本次在屏山沙坝墓地发现的这批墓葬带有典型的蜀文化风格,更足以证明蜀人曾南迁至此。

《史记·三代世表》正义引谱记:“残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姚为今云南姚安,嶲为今四川西昌。在云南水富县的张滩墓地也曾发现有蜀人的墓地。由此可见,沿岷江而下,达僰地,在此渡金沙江,后溯江而上,抵云南中部,是蜀人南迁的重要路线之一。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新闻推荐

屏边民族中心校 培训食堂从业人员

本报讯(耍子木尔)为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保障全校师生舌尖上的健康,10月26日,屏山县屏边乡民族中心校在该校会议室举行...

屏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屏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