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养鱼人用双手创造未来
□本报记者 周金泉
青山环抱,溪水清澈——这是屏山县龙华镇中埂村村民龚明轩水产养殖基地的真实写照。10月16日,记者见到龚明轩时,他刚接待完几拨前来购买生态鱼的游人。
近年来,龚明轩和家人不等不靠,凭着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一步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龚明轩也因此被评为“四川脱贫榜样”。
养生态鱼 甩掉穷帽
今年38岁的龚明轩曾与妻子刘永珍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土法造纸厂,一年挣四五万元,除去一家人开支,每年还有结余。
“我在土纸厂长期搬竹片,多年前就得了严重的腰椎病。”龚明轩说,“更不幸的是,2012年我的大儿子又得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光手术费都遭了好几万……”
就这样,龚明轩一家因病致贫。
2013年下半年,龚明轩被评为贫困户。他得到一笔补助资金,又自筹30余万元、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向建筑老板赊账几万元的建材,决定拿来建新房并配套建设养鱼池,搞水产养殖。他说:“我们这里的小龙溪河,水质好,出细鳞鱼,我就干脆养冷水鱼!”
到2014年,龚明轩的新房建成了,一楼一底,底层养娃娃鱼,二楼住宿,同时他将原来泡竹片的几个料池都改造成了鱼塘。他一边喂鱼一边摸索技术,老师赠送的《大鲵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他百看不厌。
“我最开始进了200条娃娃鱼。娃娃鱼好多人觉得稀奇,有的买来尝味道,有人买来送礼,能卖200元/斤;2016年我又进了500斤成品细鳞鱼,养出来卖50元/斤。”龚明轩说,“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介绍,边养边卖,卖的钱就拿来还账和滚动发展。去年,我又贷了10万元办了个农家乐卖鱼.今年初在街上开了一个鱼店,过年期间光卖鱼收入就有2万元左右。”
通过发展冷水鱼养殖,龚明轩已早早脱贫。不过他表示:“虽然冷水鱼卖的价钱高,但还没挣到什么钱!因为我不成规模,我想扩大规模,今后走批发的路子。”
妇唱夫随 不等不靠
到了晌午时分,恰逢龚明轩的妻子刘永珍山上打笋归来。她大清早就上森林打笋,为的是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实际上,在龚明轩一家的脱贫致富路上,刘永珍扮演了“策划师”“军师”“社交家”等角色,去年11月还被评为屏山县第三批农村优秀人才。
“他主内,负责实际操作、具体实施。我主外,至于养什么品种、采用什么技术,以及在外面办证照、跑销路,都是我,就连我们开的农家乐的法人代表也是我!”刘永珍说,“在2011年,我就知道关闭土纸厂是大势所趋,今后找什么产业来维持一家的生活呢?我看到电视上一个养娃娃鱼致富的节目,就提出养高端的娃娃鱼等冷水鱼品种。”
为此,刘永珍专程到巴中、眉山、云南昭通等地学习娃娃鱼养殖技术,最后觉得地下室养殖才适合龙华的实际。刘永珍将想法与龚明轩进行了沟通,在建新房中,龚明轩根据刘永珍的主意,规划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娃娃鱼养殖池,刘永珍则“跑”来了人工养殖娃娃鱼最关键的 《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刘永珍说:“我们之所以能脱贫,勤劳是最主要的。”
“脱贫光凭‘等、靠、要’是不得行的;自身不强大,也是富裕不起来的。”龙华镇文化干事陈长春说,“他们两口子比较勤奋,不等不靠,在没有被评为贫困户之前,就在想办法了。”
新闻推荐
晚报讯近期,屏山烟草分公司着力在烟叶生产绿色安全上狠下功夫,成功示范推广了“1+2”安全生产技术,在实现烟蚜防控同时,有效...
屏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屏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