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张土纸的“破”与“立” ——屏山县龙华镇打鱼村土纸厂关闭工作亲历记

宜宾日报 2017-03-26 06:14 大字

[摘要]——屏山县龙华镇打鱼村土纸厂关闭工作亲历记

打鱼村,二横岩组,村民尹小哥家。在一间昏暗的土纸作坊里,我让尹小哥跟他的纸机“并肩”站在一起,用手机给“他俩”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本是验收他家关闭土纸厂的必备材料,却在无意间成了“他俩”多年来唯一的合影,而且还将成为打鱼村一段关于土纸的历史见证……

□何鑫 本报记者 李开林 游莉

一根毛竹的得与失

一根竹笋,长成一根毛竹;千百根毛竹,聚成一丛竹林;千万丛竹林,汇成了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海,也涵养了一方绿水青山。这是大自然给予屏山县龙华镇的天然馈赠。

照理说,这样的一方土地,与“环境污染”这个专用名词应该是搭不上边的。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时间倒回去20年。上世纪末,基于“靠山吃山”的理念,急于发展经济的龙华镇在满目青山中发现了一个聚宝盆——竹子!是啊,把竹子砍来卖了不都是钱吗?从干部到群众,上上下下仿佛大悟。于是,家家户户都提上砍刀钻进了竹林,然后,一车接一车拉往周边的纸厂,竹子确实变成钱了。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周边纸厂的规模有限,竹子供大于求,价格迅速走低,除去人工成本,几乎挣不到钱了。一时间,竹农只能干着急。

这时,老祖先发明的“急中生智”应验了,有人提出“自己造纸!”一呼百应。

接下来的一切便自然而然了——以家庭为单位、土法上马的造纸作坊如雨后春笋,在全镇18个行政村遍地开花,逾千台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简陋纸机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运转,将数吨竹子变成一捆捆泛黄的土纸,再从四面八方的冥纸市场换回成千上万的钞票,竹农的腰包纷纷鼓了起来,曾经贫穷落后的龙华镇也一举扭转了经济落后的局面,步入了全县经济强镇的行列。

当年家里创办造纸作坊的时候,尹小哥只有12岁,家里十分贫困。如今,年逾而立的他早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家里也盖起了楼房,而造纸正是他家20年来主要的经济来源。尹小哥一家的变化正是龙华广大竹农以及龙华镇竹业经济的一个缩影。

然而,仿佛“病急乱投医”,当初急于发展经济的人们并没有看清楚隐藏在繁荣背后的巨大隐患。

由于盲目发展,打破了生态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法造纸业背后的隐患渐渐暴露了出来——

为了短期效益,竹林被无序砍伐,原本的绿水青山疮痍满目!

为了生产方便,纸厂竞相临溪河而建,汛期安全事故频发。2013年夏天,一场大水席卷大龙溪和小龙溪,沿线多家纸厂被冲毁,算是大自然给“龙华人”敲响的一记警钟!

由于生产技术、基础设施落后,造纸产生的废水在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本应该空气清新的茫茫竹海却到处充斥着刺鼻的恶臭!

一时间,资源告急!环境告急!

而对于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的龙华镇来说,危机才初现端倪——

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来“欣赏”龙华、“感受”龙华,却在惊叹龙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之余,因为愈来愈严重的环境污染“掩鼻”而去,只留下“一声叹息”!叹息声中,龙华的旅游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甚至步履蹒跚!

一场行动的风和雨

痛定思痛!“龙华经济向何处去?”是近年来摆在龙华镇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直到2016年那个金色的秋天,屏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一幅“绿色屏山”的蓝图为破解这道难题迎来了曙光。(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勇于担责谋跨越 转型发展开新篇

回望过去,这家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中国中冶的核心子公司,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蜕变,从单一主业到多元发展的转型。□鼓瑟图片由中国五冶提供转型脱困大胆出击从...

屏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屏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