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工作报告

宜宾日报 2017-01-17 00: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过去五年,我们做大城市、做实县域,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自撤地设市以来首次通过省政府批准,编制实施组团控规及专项规划个。预计城镇化率从年的.5%提高到.1%,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建成“双百”大城市。长江公园、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旧城立面整治、城市道路黑化等重大市政工程基本完成,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预计GDP超过亿元的县(区)由年的2个增加到8个。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入选全国重点镇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个。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建成省(市)级新农村示范县(片)个、幸福美丽新村个。

过去五年,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项。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四个全面放开”。宜宾市被列为9个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省市之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宜宾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整市推进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累计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户、创新型企业户、国家级产业化基地1个,获国家、省级科技立项项,申请专利件。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与国内外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成运营。累计引进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丹麦嘉士伯、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宜宾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外事、侨务、台事、贸促、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倾力惠民、促进和谐,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累计拨付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亿元,各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年均分别增长.4%、.8%。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亿元,贫困人口减少.8万人,贫困村退出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余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项目个,完成投资.5亿元。宜宾卫校、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完成整体搬迁。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5万人大关。市广电中心、市档案馆新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建成投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成功创建为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县(区)创建名列全省第一。“法治宜宾”“平安宜宾”“健康宜宾”建设全面深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国防后备力量持续加强,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兵役征集、交通战备、人防、司法行政、审计、监察、消防、气象、应急管理、信访维稳、防灾减灾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电子政务、地方志、爱国卫生、住房公积金、红十字、科协、档案、保密、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五年,我们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推进环境兴市战略和“双千”活动,制定实施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等规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获得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和“年度中国政府创新优秀实践奖”。实施“五个公开”,全力推进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建设。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当日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强力正风肃纪,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在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一段时期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专注发展不动摇。只有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聚精会神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加快走出“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境地,才能推动全市高位求进、跨越赶超。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主动融入大局、发挥优势,打造好于沿海、优于全省的发展环境,加快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形成大产业,才能不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色发展,切实担负区位、生态赋予宜宾市的重任,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才能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四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只有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真正为老百姓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才能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是必须坚持务实落实不动摇。只有坚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尽心尽力抓工作,不折不扣抓落实,才能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干事创业争一流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是五年来发展实践的高度升华,值得我们好好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值得铭记,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新的增长动能尚显薄弱;城镇化相对滞后,旧城提升、棚户区改造任务较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园区产业空心化;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任务艰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我们将全力以赴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未来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宜宾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加速期,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新的时代、新的起点,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的使命。我们将继续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成渝经济区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奋勇争先,奋力谱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取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创新、开放合作为路径,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区域中心大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和幸福美丽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重点办好十大实事: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和贫困县全部“摘帽”。

2.产业转型取得决定性成果。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形成千亿级企业1户、三百亿级企业2户、百亿级企业3户、十亿级企业户。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形成百亿级产业6个,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茶叶、肉牛、生猪综合产值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

3.城市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投资亿元以上,完成绕城高速、机场迁建、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三江口开发、天原片区改造建设、纸厂片区改造建设、南广立交、盐坪坝长江大桥、南部新区开发、成宜高速、岷江五粮液湿地公园(暂定名)、城市生态修复(荒山裸坡专项治理)等项目,形成区域中心大城市的核心支撑。

4.构建区域交通枢纽。投资亿元以上,打造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宜宾至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的“1小时交通圈”“两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铁路”。

5.建设旅游强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景区、李庄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亿元,游客接待量1亿人次。

6.打造现代科教强市。加快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步伐。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3年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铸品牌提品质工程,促进民办教育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进智慧教育全覆盖,培育一批名校、名师、名校长。

7.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和医疗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待遇。完成“三基一卡”信息化建设。从年起开展以全民免费体检为主要内容的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惠及全市7—岁人群约万人。全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5个、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2个。

8.建成一批百姓安居工程。投资亿元,改造棚户区户。改造农村危房8.5万户。

9.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计划水利总投资亿元以上。完成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堤工程,基本完成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建成王家沟、新坝、东山、龙滚滩、二龙滩、蟠龙湖、仁和等7个中型水库。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宜宾行动,新增绿化造林面积万亩。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现城镇和重点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今后五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为要、产业为本,建成经济强市

建设经济强市,根本在发展。我们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总量大、结构优、质量好、贡献大、绿色佳的经济强市,成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领头羊”,到年全市GDP达亿元左右。

全力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白酒、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现有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现有支柱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巩固提升以“五粮液”为龙头的“宜宾酒”品牌形象,着力整合白酒品牌、延伸白酒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白酒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协调推进电力、新能源和核燃料等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四川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改造提升粘胶纤维、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醋酸纤维素和新型节能建材等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进一步实施建筑业大企业倍增计划,到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加快构建茶、牛、猪、竹、蚕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形成百亿级农业产业5—6个。加大旅游景区开发打造力度,完善道路、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多式联运,到年实现物流产业增加值亿元。加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引进或新设金融机构家以上,到年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亿元。积极发展家庭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建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大力发展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到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以上。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全力打造集核心技术研发、整车总装、零部件生产、运营维保、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到年实现总产值亿元。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到年实现总产值亿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创新研发和项目引进,到年实现总产值亿元。科学规划布局通用航空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通用航空器组装、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为主的通航制造业,到年实现总产值亿元。大力推进页岩气产能建设、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到年形成产能亿立方米/年,建成全国重要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加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等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旗舰企业、链核企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构建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到年实现总产值亿元。

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基础在县域、重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我们将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放心、放手、放活、放大、放强县域经济,到年GDP突破亿元的县(区)达到4个。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县域产业发展研究和谋划,每个县培育2—3个支柱产业。研究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落实好宜宾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用电用气补贴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沿江经济区和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协调发展。加大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以上,到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实施园区发展层次提升工程,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运营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到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户,园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以上。

全力构建内陆沿江开放高地。按照“东进西融、南联北接”的思路,全方位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全市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5%左右。主动对接世界强、全国强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招商的比重。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依托黄金水道、交通大通道等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通道经济,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对支撑作用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重点产业,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实效,积极参加万企出国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经贸投资促进活动,办好中国(宜宾)白酒文化节、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鼓励和支持本地在外企业家情感回报、资金回流、项目回投,引导在外发展的企业家、技术专家返乡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甚至国外开展研发设计、品牌收购、兼并重组等,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二、突出品质为要、以人为本,建成区域中心大城市

当前,宜宾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期、机遇期、转型期,我们将着力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设规模适度、品质一流、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辐射吸纳能力强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到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万人。

切实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宜宾拥有“三江六岸”的自然生态资源、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优势明显的区位交通条件、特色鲜明的产业支柱、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多年城市建设形成的发展基础,已经完全具备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的条件和支撑。我们将牢固树立“不求最大、但求更佳”的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特色、一流的人居环境,认真处理好高起点规划与高标准建设的关系、有山有水与显山露水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形象展示的关系、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彰显城市特色和品味,提升城市发展精气神。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精雕细琢、精打细磨,打造一批骨干工程、支撑工程、精品工程。牢固树立“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经营理念,按照一流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建设模式等问题,推动城市建设迈上良性发展轨道。

切实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做好“山、水、园、林、路、景”文章,把整体风貌设计、色彩基调、建筑单体形态等全程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做到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城市与人、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大力实施城市生态建设工程,科学划定城市绿线,逐步提升城市自然生态,到年中心城区累计建成城市公园个、街旁绿地.公顷、滨河景观绿带.公顷,城市绿地率达.4%。充分挖掘和弘扬宜宾特色文化,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培育城市文化元素、文化气质,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高城市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行严格的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切实构建市容整洁、交通通畅、运转有序的城市环境。

切实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两横两纵”骨干道路建设,打通组团与组团间的连接通道,完成城市核心框架建设。全力推进南部新区(含金沙新区)、岷江新区、临港新区、南溪新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大城市修补力度,推进城市亮化、净化、美化工程,进一步疏解老城人口、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老城区建筑物、街道立面、城市绿化和色彩环境更加协调、更加优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推进天原片区、纸厂片区、三江口等区域改造提升,打造城市发展亮点。

切实提升辐射吸纳能力。制定出台与建成区域中心大城市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培育壮大现代商贸、教育服务、文化、医疗、会展等产业,提升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信息资源交流、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让宜宾充满活力、吸引力、凝聚力。着力壮大现代商贸业,加快推进三江口中央商务区建设,提升城市商业层次。着力实施城镇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培育一批名校、名师,积极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探索发展混合制教育,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高品质学校。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演艺娱乐、出版印刷、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发展。着力用好现有医疗资源,加快弥补中医、医药方面的短板,打造区域一流的医疗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城际干道、城镇道路和公交一体化建设,建设有轨电车示范线。加强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和停车场、洗车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切实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突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在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实现同城同待遇,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引导人口、产业向县城集聚,力争打造7个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打造特色小镇,培育提升一批专业镇、示范镇,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

三、突出功能为要、互通为本,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坚持大交通引领大发展,通过“拓展骨架、提升功能、完善路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互通连接线,实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港”互动,构建快捷、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高速公路突破公里。

加快建设铁路港。着力构建连接川滇、川黔、攀西的“四高七普一枢纽”铁路体系,成为全国重要地区铁路枢纽和四川省铁路枢纽次中心。抢抓宜宾列入全国个铁路枢纽之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在宜宾交汇的重大机遇,加快成贵铁路、川南城际铁路(蓉昆高铁)宜宾段、渝昆铁路、隆黄铁路、宜宾至西昌铁路、珙县至叙永铁路、盐津至筠连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公路港。着力构建“一绕九射”条高速公路网,建成绕城高速、宜彝高速、成宜高速、宜威高速、仁沐新高速,加快宜攀高速、内南高速等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七横六纵”干线公路网提档升级,建成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宜叙高速僰王山互通至石海景区连接线、南溪至泸州快速通道(宜南阳泸快速通道)、宜庆路等地方干线公路。

加快建设水运港。大力推进宜宾港4个港区个作业区建设,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到年,宜宾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万标箱、吞吐量实现万标箱,建成四川最大内河港和长江上游绿色生态港。实现长江航道Ⅲ级升Ⅱ级、金沙江和岷江航道升Ⅲ级,长江航道实现吨级以上船舶常年昼夜通航。

加快建设航空港。建成宜宾新机场,开辟更多的航线,积极争取开通国际航班,旅客年吞吐量达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吨。设立开放口岸,大力发展空港物流产业和空港经济。依托菜坝机场,全力打造集研发、制造、运营、观光、教育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小镇。

四、突出引领为要、科技为本,建成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

抢抓四川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机遇,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力争在关键环节创新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效,加快培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大学城。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宜创办合作大学,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在宜设立新校区,鼓励社会资本在宜创建高职院校,支持宜宾学院创办应用型综合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内一流职业院校,加快建成四川健康职业学院,到年新建成高等院校3—5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6万人。

加快建设科创城。深化与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机构,到年国、省级科技研发机构达到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中核建中等重点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完善成果评价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核能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军工电子产业等军民融合支柱产业,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着力化解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去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建立健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支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和申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统筹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清单,形成和推广一批经验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用活市国资公司等平台,依法依规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包装推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高含金量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因企施策、分类推进,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办好“双创”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快大数据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培养支持计划,引进培育一批经营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五、突出脱贫为要、强农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未来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落实责任,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成脱贫目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要求,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一”等系列部署,强化主体担当,集中力量攻坚。压实脱贫责任,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党员干部“一岗双责”,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整合脱贫资源,着力统筹金融、社会、政策、人才等资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创新脱贫模式,因地制宜构建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市场主体带动、股权造血增收带动、跨村联建支部带动等脱贫模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健全脱贫机制,采取现场推进、专项督查、行业报告等措施,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实行最严厉的问责。强化脱贫保障,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考核,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群众思想引导,提高贫困主体自我发展能力。

大力培育扶贫产业。精准脱贫关键靠产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致贫原因,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到年,初步形成“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确保贫困地区产业助农增收人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年翻一番以上。用好浙江省嘉兴市对口帮扶屏山县等机制,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协作、精准对接。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资产收益扶贫经验,打造脱贫攻坚宜宾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扶贫等扶贫新形式,着力打造好“百企帮百村”“种子基金” “爱心包裹”“爱心结对帮扶”“雨润计划”等社会扶贫品牌。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电力、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物资集散、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突出问题。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库区移民、避灾搬迁等.万人。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新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县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县7个、幸福美丽新村个,%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四好村”,%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市级“四好村”。

六、突出民生为要、和谐为本,建成幸福美丽城市

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公正、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大民生投入促进“保障实”。积极实施一批普惠性民生工程,确保全市财政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左右。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城乡居民人均寿命由.岁提高到.1岁。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货币化安置比例%以上。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屏山师生进法院“开庭”

本报讯(刘波朱晓梅)月9日,屏山县君山路小学组织余名师生代表走进县人民法院进行模拟庭审。此次模拟的是一起校园伤害案,“庭审”现场,同学们扮演的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书记员、司法警察、被告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