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锦里”长成史

四川政协报 2016-11-09 00:00 大字

■张丽君

生逢其时 催人进取

庙,梁父吟成恨有余。”(《筹笔驿》)宋代诗人陆游在其《感旧》中写道:“我思杜陵叟,处处有遗踪。锦里瞻祠柏,绵州吊海棕。”

后来,查询资料又得知,锦里是传说中的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另据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之《蜀志》,以及梁蜀人李膺的《益州记》中记载:锦里就在成都城南的锦江河畔,因此,在武侯祠旁打造古街,将古街取名为“锦里”,顺理成章。

取名“锦里”,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四川的桑蚕和蜀锦,说四川的桑蚕和蜀锦也自然会串联起锦官城和南丝绸之路。三国时期,蜀汉之所以敢于与曹魏抗衡,其财政支柱就是蜀锦。“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是当时精打细算的诸葛亮说的一句心里话。项目取名“锦里”,也正是挖掘利用了以上的历史文化。

当时的心情异常兴奋,“锦里”,不但动听,这个名字还给了我们更多可以讲述的故事,可以承载太多的旅游业态。也难怪后来有人评价:“锦里把假古董做成了真古董。”

精诚所至金石开

功夫到位出精彩

要完全依靠一个小小博物馆自己的力量,兴建一条对外开放的特色文化商街,这在当时是开先河的事情。首先,资金和技术就是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当时武侯祠博物馆的门票收入仅1000多万元,而修建锦里预算投资要2000万元,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钱从哪里来?跑了无数家银行,但是都没有人愿意贷款,找了多家企业,别人也不敢投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能作为抵押物贷款,而近乎异想天开地要在一条死巷子里兴建一座从来未曾有过的商街,风险确实太大,谁愿冒险?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四川省农业银行武侯支行同意给我们贷款支持,以武侯祠博物馆的门票作抵押,使“锦里”项目建设最终得以正式启动。

细节决定成败,要造“假古董”,还得有真手艺。具体建设施工时,每一间房子都得单独设计,每一棵树木的栽种都得想好位置,每一个景观节点、文化符号都必须围绕着自身特定的文化主题展开,并且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匹配,使之尽可能符合传统商街的韵味,构建起浑然一体的意境。总之,必须步步精细,精益求精,才能创出精品。

戏楼是整个锦里的一个重要节点,之前设想这里既能进行演出,又可以作为游客的集散地,但是由于地势原因,不能占用太多空间,我们就将戏楼修建成了过街楼的样式。修建时,我发现按照设计图纸修建出来的戏楼,在实际环境中显得有些偏高,但由于施工时间太紧张,返工又不太可能,怎么办?我想建筑上难免有点缺陷,那我们就用景观来弥补。随即与园建部的同事们商量,让他们想法买一棵大榕树栽在这里,既遮挡了建筑的缺陷,又增添了一处自然古朴的景观节点。

在修建“诸葛井”时,原来设计的是井后面与小吃街隔一堵墙,这样将“汉肆”主通道与小吃街隔断。我多次到现场去看,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把设计人员请到现场研究后,决定在墙上开一道院门,这样既能使两条商街相互借景,更重要的是成为人流疏散的通道。为了在“诸葛井”旁栽种一棵相配的景观大树,四处寻找无果,最后还是杜甫草堂博物馆伸出了援手。著名古建泰斗罗哲文和古建专家马炳坚到锦里参观时,马炳坚老师说:“诸葛井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好。”

精心雕琢铸品牌

整合资源促发展

经过精心的景观打造和业态布局,2004年10月31日,锦里隆重开街。由于锦里是成都市第一个兴建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街,市民关注,领导重视,开街那天特别闹热。身着戏装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门前迎客;三国士兵与侍女现场表演;一对中法夫妻在锦里客栈举办中国传统婚礼;省、市四大班子领导前来祝贺,并敲响了开街锣鼓。

从此以后,锦里所在的武侯祠大街夜间不再寂寞,昼夜经营的锦里和源源不断的客流,为武侯祠大街的商家们点燃了夜晚经济的灯火。

锦里开街后,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锦里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的体验内容和业态,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的完美融合而受到市场追捧,被人们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她不仅成为成都又一张新名片,而且还成了全国旅游景区的样板。最让我欣喜的是成都本地市民对锦里的认同,锦里现在每年游客近千万,市民们因此感到自豪,很多本地人都成了义务宣传员。

这里有个小故事更让我倍感自豪,温家宝总理在四川视察时,随口问了宾馆里的服务人员,成都哪里比较有特色,服务员脱口而出:“锦里。”于是,总理当天晚上就到了锦里参观视察。

2004年12月,文化部授予锦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后来又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示范景区”称号,以及“成都新十景——锦里”称号。2003年,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并入武侯祠博物馆,为锦里的后续延伸扩展提供了条件,我们又在锦里一期的基础上修建了锦里二期(水岸锦里)。锦里二期引水入街,增添了园林景观,庭院景色和业态,并于2009年1月对外开放。

锦里的成功依托了武侯祠厚重的三国文化的影响,而锦里的打造又对武侯祠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使锦里与武侯祠形成了相互借景,业态互补,相得益彰,共聚人气的关系。博物馆门票收入从2004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上亿元;旅游纪念品和其他产品的销售额,从2004年的千万元增加到2014年约3亿元;讲解服务从零收入到现在年收入上百万元。

(作者时任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现为武侯祠博物馆巡视员)

武侯祠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国文化的圣地。1999年底,上级给了我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担任武侯祠博物馆的馆长。上任时,武侯祠以红墙为界,占地只有56亩地,除文物古建筑和绿化用地外,其他再没有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守护好老祖宗的遗产,做好接待和宣传工作,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我们试图在各种发展道路上探索、创新,力求有所突破,我也一直在思考:武侯祠缺什么?需要什么?能给游客再带来些什么?

西部大开发为武侯古祠吹来一阵奋发的东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上级规划武侯祠未来的发展,专门给武侯祠划拨了扩展用地,用于延伸武侯祠三国文化,以推动成都市的文化旅游发展,给了武侯祠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如何用好新增的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喜悦之余,扩展武侯祠又成了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

穷则思变 图谋发展

原来的成都武侯祠与611所之间有条小巷叫槽营坝,巷子的一边是611所的灰色围墙,另一边就是武侯祠原有的寺庙红墙。狭长的巷内除了两面墙体,没有一家住户,也没有一间商铺。由南向北往里走,槽营坝巷子的尽头原有一块农村用地,历史上曾是永丰公社武侯大队一小队的土地,既有农田、农舍,又有城市居民住房,而靠原南郊公园围墙东侧处还有一片坟地。上世纪70年代,武侯祠博物馆和南郊公园又先后各自征用了一小块地,分别修建了一栋职工宿舍。由于这块地权属复杂,属几不管地段,既脏乱,又不安全,已成为人们淡忘的一块都市死角,而这里就是锦里的前身。

我们迫切希望能为武侯祠博物馆找到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子,尽快改变武侯祠长期不变的“面貌”。在我们的努力下,2000年,成都市政府最终决定:将武侯祠后面槽营坝内的南郊公园、武侯祠职工宿舍,以及农民住房全部搬迁,把拆迁出来的23亩多土地,加上武侯祠大门外的6亩多土地无偿划拨给武侯祠作为保护发展用地;并要求武侯祠利用好发展用地,打造出一个延伸三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四川民俗文化的“升级”版博物馆。

有了地又该如何建设?当初我们也没想到要修一条文化商街,建设锦里的理念竟始于“穷则思变”。2000年,当年的门票收入仅为1000多万元,文物维修、文物征集、保管研究、陈列宣传、人员工资、园林养护、行政开支等日常费用都得从这笔收入中支出,样样都得精打细算,要想建设发展哪来的钱?

正当我为筹集资金一筹莫展时,2001年元旦刚过,省政协领导分别带领省、市政协委员们组成的联合视察团莅临武侯祠视察。省、市领导的支持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温暖,也增添了我们改革创新发展的底气。

2001年,在武侯祠的后区新划拨的土地上,我们完成了文物建筑“三义庙”的迁入和新建的“结义楼”古戏院工程。这年春节,为了扩大宣传,给市民增添文化娱乐气氛,武侯祠决定举办“游喜神方”活动。但既然是搞活动,得有基本的服务设施,我们把修“结义楼”时临时搭建的工棚整理出来,租给商家卖小吃和旅游产品。没料到,临时商铺生意出奇的好,这给了我强烈的触动和极大的启发,这块地既然能种出“庄稼”,那就得好好耕作。从槽营坝那条死巷子中,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条文化商街的雏形和商机。

看到大年初一的繁荣场面,当晚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班子成员,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立即召开馆务会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春节一过,立即上报成都市文化局。几天后,市文化局回复:同意我们的想法,并要求尽快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再上报四川省文化厅。

辟死角成景区 化腐朽为神奇

成都市政府在划拨发展土地给武侯祠时,总体要求是延伸三国文化,展示四川民俗文化。而对具体的表现形式,功能布局业态等并没有作过细的要求,这让我们的思考游刃有余,也正好给了我们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我们经多次研究,形成了初步意见:以武侯祠为依托,以川西传统街道为形,以三国文化、四川民俗文化为魂,以传统手工艺、名小吃、土特产、文化展演、旅游基本配套服务等为主要业态,在改善武侯祠外围环境,着力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建设浓缩展示成都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商街。

总体思路形成后,如何将建设方案细化落地,又是一个非常费心思的事情。兴建“锦里”,没有可借鉴的样本,我们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方案的前期制订中,查阅了大量有关成都、四川的历史文化资料,在川西地区考察了许多当时保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建筑,多次听取了各方专家意见,又前往上海的豫园、新天地,南京秦淮河等以文物单位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商街进行考察。经过反复调研,锦里建设的细化方案初步确定。在市文化局党组的支持下,以及博物馆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专家论证和省、国家文物局的逐级审批,“锦里”项目最终得以批准实施。当时,没有人想到,一条脏乱差的死角小巷,后来竟然成了闻名全国的著名景区。

三国明月醉锦里 蜀都风韵酬古今

项目确定之后,给这条想象中的街道取个什么名字呢?我们一直在思索和寻找。研究人员在查阅史料中发现了关于“锦里”的资料。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他年锦里经祠

移民工作手记

■侯春燕

“实调”第一天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被抽调到屏山县锦屏镇做移民“实调”工作第一天。

屏山县城是距向家坝电站大坝最近的县,县城和6个乡镇约6万余人要搬迁。明年11月大坝便要截流,所有的实物指标调查必须在2008年3月底前完成。先前,县上已两次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级机关抽调了200余人在4个乡镇开展第一批“实调”。为加快进度,县上又发文再抽调50人到乡镇充实力量。我便是50人之一。

昨晚,想着今天第一次下乡,有些激动,久久不能入睡。今早5点不到就醒了,再也睡不着。月光穿过窗户,把屋里照得透亮。

上午召开三组户长会。会议时间是9时,我们组8点半就到了。镇长彭志宇和分管移民的副镇长张海彬到会指导。会议主要是选举移民代表,明确工作内容和纪律要求。

会议在回龙村小学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教室进行。屋里屋外,被群众挤得满满当当。会议开始前,大家互相开开玩笑,闲扯些年少时在这个学校读书时的一些趣事。

回龙村三组在县城边,走路也不过半个小时。本地住户30余户,外来建房户20余户。今天到会的户长40余人。这个组,地少人多,没有田,园林也很少,以前吃国家供应。土地下户后,主要以打渔、做生意、开三轮为生计。

会议开得很顺利,海选移民代表一次性成功。移民代表一个姓廖,一个姓赵,都是近60岁的女同志。移民代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我们工作组的工作,协调工作组与群众的关系,平衡群众内部的一些纠纷与矛盾。

农村“实调”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房,即人口和房屋的调查复核。二是土地及园林。“实调”队员把这块形象地说成“排地雷”。我们组,先从人房开始调查复核。

下午3点半,我们到赵代表家。赵代表家正处在三组的边界处,于是我们就从她家开始复核。我主动要求做记录。

做记录,看似简单,却也复杂,甚至很复杂。一是要紧紧跟在丈量人员的屁股后面,他们量一个数据就要记一个数据。二是要脚快,眼明,耳聪,脑灵,手准,不能有一丝的大意,一个数据都不能记错。三是要会心算口算,长宽一报,你就要算出面积来。四是要查漏补缺,移民的物品,是今后补偿的依据,丈量人员没有丈量到的地方,要提醒他们;不需要丈量的东西,要看,要问,要登记在册,不能遗漏。五是对不能确认的,要及时问清楚,不然,记录交给下一个程序的计算人员,他(她)就无法进行工作。比如,有户人家的房屋,又是土墙,又是木板,还有斜偏房。大家都不好确认该算砖木还是木瓦还是土屋,但我做记录,必须明确是什么。

测量房屋面积及装修,在农户房子里转来转去的,很苦很累很脏,不管是猪圈还是鸡棚,都得往里钻。有些房子,平时没住人,霉臭得厉害,但还得坐下来,细致地登记,耐心地解释,直到群众明白了,签字了,才算结束。

工作到17时,复核完3家农户的人口和房屋。我们组共8人,其中三峡公司和中南院各1人,其余6人均是从县级机关和乡镇抽调来的。组长是锦屏镇移民办主任曹奎。今天8人一起干活,主要是让我们新手熟悉业务。从明天起,就分成两组,加快进度。

“开学”第一天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县城城区“实调”工作也像学校开学一样,随着县上一声令下,正式“开学”。

8月27日下午,县迁城指挥部召开锦屏镇城区“实调”工作动员会,拉开了县城“实调”复核工作序幕。县城这一块,是整个实物指标复核工作中最难的。一是调查的内容复杂,二是人口密集,三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个体经商户多,情况复杂。县上做出“实调”工作“从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的决策,是经过反复调查、讨论、研究的。

锦屏镇“实调”工作队在原来8个工作组的基础上,扩编为17个工作组。我原来所在的工作组8名成员,全拆散了。大家说我们组是组长的摇篮,包括我在内,有3人升级为组长,分别带组开展工作。我所在的新组16组,负责西城社区和北城社区所辖机关、事业、第三产业单位的房屋和零星果木调查复核。城区“实调”10月底结束复核,11月底公示完毕。

县计生局的调查复核是我们组“开学”的第一堂课。

县计生局位于北城社区,在广场对面,独立的一幢楼。1到2层办公楼,3到5层每层有两间办公室,6层为会议室。原以为简单,要不了多久就能搞完,没想到我们从早上8点半开始,中午12点才结束。这还得益于县计生局的工作人员非常配合,不然,半天是绝对拿不下来的。

下午更复杂了。2点半,我们到县农业发展银行,他们拿出4本房产证和7本土地使用证。光核对房产证与土地使用证便花了1个小时。农发行房产面积近1600个平方,整个下午,我们只完成两个房产证的复核工作,面积加起来还不到100平方米。另外一个近1100平方米的房产证,才测量完两层的室内装修,可能还得花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初步统计,16组负责的两个社区,接近90个单位。其中学校有3所,还有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武装部、公安局、国税局等大单位,还有一个农贸市场,两个车站,以及电力公司、自来水厂等。有的单位办公地点没在这个区域,却在这个区域的某座楼房里有十几二十个平方的房产,连社区干部也不知道。除去法定假日,我们平均每天得完成2个单位的复核才行。

“开学”第一天,虽说遇到一个大单位,但总体还算比较顺利。组员中没有偷奸耍滑的人,大家团结合作得很好。

重温入党誓词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晴

扳着指头算算,九、十两月,只休息了5天。每天我唯一的感觉就一个字:累!睡觉时梦里都全是房子,调查复核。

本指望国庆节能好好休息下,睡几天懒觉,可县上说“实调”任务重,要保证按期完成,国庆不放假。这几天,镇上每天一个提醒电话:“严格考勤,一个都不得少!”昨天上午10点过,镇长打来电话:“你们在哪个单位?”我说:“盐巴公司。”不一会,镇长到了,看到的是我们组一个也不少,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

为国庆节放假的事,有一段插曲,现在回想起来,还莫名地感动。

那是9月28日,我们复核县安监局。开工前,我召集组员们在县安监局的会议室传达头晚的会议精神,发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非常郁闷的消息:国庆节不休息!

一时,组员们都激动起来,抱怨的,气愤的,泄气的,发牢骚的,全有。有人说,我昨天才给儿子说了,国庆节带他出去玩几天;暑假答应儿子要出去耍,可抽出来搞“实调”,黄了,这次又要失言,咋子给娃儿说嘛?有人说,国庆节的日程都安排好了,我咋个给我的亲家些交代?还有人说,单位都要放假,我们去调查,找哪个哟?……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不知谁说了句:“不要说了,看看入党誓词吧。”大家扭头一看,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党旗,写着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还有入党誓词。看着墙壁上那鲜红的字体,有人念出了声:“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于是,大家又议论起来,有的说,就是嘛,一切都可以牺牲,这几天假算啥子嘛?有人说,我们有意见可以向上级组织反映哈,但还是得先执行…….

这几天,16组的所有人员,工作一如平时,说什么时间到就什么时间到,没有谁会迟到一分钟。工作时,大家常常是一鼓作气把一幢楼测量完,水都忘了喝一口。4天时间,我们完成了包括3所学校在内的7个单位的调查。

申购移民安置房的波折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根据前期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县上出台了补充政策,即有房户,在原来每个房产证“10+20”优惠价的基础上,再按移民人口享受人平增加8平方米的政府指导价的优惠。

打了几十个电话,把人平8平方米的政策宣传到移民户,询问移民已登记的面积是否要调整和修改。有5户未登记的移民,答应在明后两天来登记。下午,有两户来修改了面积。

从3月5日起,全县开始移民安置房申购。我带队的3人小组负责大什字南城社区3幢楼共60余户移民的安置房申购。但移民的积极性不高。前10天,只登记了6户。挨家挨户去找移民,移民也不说不登记,只说时间还早,不慌。其实,不是移民不慌,是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

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每个移民享受的国家的移民优惠政策不一样。安置房是以房产证、户口本为单位来优惠。有房屋的以房产证为单位,没房子的以户口本为单位。一个房产证可以享受10平方米的重置价、20平方米的政府指导价,一个无房户的户口本可以享受每人25平方米的政府指导价。这就导致,房产多的和无房户会多享受优惠政策。

除了工作推进缓慢,中途还生了些波折。3月23日上午,大批群众先是聚集在锦屏镇政府,后又聚集在县委大院,直到下午2点过才散。下午,南城社区召集工作组全体成员开会,要求每个工作组上门收集移民意见。3月24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又召集县级机关负责人开会,统一思想,解释政策。

通过走访,我收集到的移民反映的主要问题是:1.移民在新县城选房不应该叫申请购房,而应是换房;2.每个移民都应该有移民安置费;3.购房政策应该按人头进行优惠,而不是按房产证和户口本来优惠;4.新县城门面不要一律修得很大,要考虑移民的置换承受能力;5.移民安置房分配应该考虑现在的位置和楼层。

通过补充政策,现有的政策比较合理和公平了。政策是不断修订完善的,但也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个体问题,这需要工作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有的工作组遇到移民问,凭什么叫申购?无房户才叫申购,我有房户叫以房换房。有工作组这样回答:这是上面制定的,你去问上面,我不知道,我只负责登记。这样,群众能满意吗?做群众工作,更是一项考验人的工作,要耐心细致,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用一句来说,没有做不通思想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

告别移民工作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晴

县审计局负责楼东乡田坝村7组、8组53户农业移民的安置方式选择。单位从7月2日到楼东,一个月过去,已有30多位移民选择安置方式,签订了协议。这两组移民,大都在水富或莲花寺买了房屋,多数选择自谋出路或投亲靠友。

今天,太阳似火。上午10点,我正在一个移民家里签订安置方式选择协议时,接到市文联电话通知,说市委组织部已经发了调动通知,文件要求我8月10日到市文联报到。

突然之间,无限的伤感涌上心头。

不觉间,从2007年8月2日第一天下乡搞“实调”至今,刚好3年整。这3年,农村“实调”、城区“实调”、门面调查、农村土地分解、安置人口分解、围堰移民过渡、安置房申购确认、单位对口的移民工作……我一一经历。3年移民工作的酸甜苦辣,潮水般涌上心头。

如今,就要离开移民工作岗位,心里是千般的不舍,万般的留恋。曾经那些疲累和委屈,如今都成了珍贵的记忆;曾经那些难以忍受的责骂,如今都成了难得的经历和财富;曾经与队友的那些欢笑,如今都成了我们弥足珍贵的友情。

临走时,我回头望。火辣辣的八月阳光,正一寸一寸地照进移民的屋子。刚才签协议的夫妇俩,站在阶檐下,向我挥手:“慢走啊!”

好,你们也慢走啊。我也向他俩挥挥手。

(作者系西部计划志愿者)

新闻推荐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这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未解之谜。1月21日至2月6日,2012年成都大庙会期间,《蜀汉南中暨诸葛亮南征路线考察阶段性成果展》在成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锦里”长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