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奔康 崛起在“硒旺”的田野上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7-13 23:58 大字

屏山利用富硒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

□文艳红特约通讯员 何虹江

7月11日,在屏山县龙溪乡幸福村二组,朱国尧夫妻俩正在给秧苗除草、施肥、看虫害……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心里乐滋滋的,今年脱贫致富有了新的希望。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长势十分喜人,这里种植的不是普通水稻,而是富硒稻。

利用富硒资源,发展富硒产业,实现脱贫奔康,这是屏山县在推进精准脱贫中的一大举措。

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

“去年我们成功试种富硒稻米300多亩,今年集中连片扩大到了近500亩。全乡有富硒茶园1.02万亩,富硒和足硒土壤上的林竹面积有4.1万亩。”谈起发展,龙溪乡党委书记肖古斌如数家珍。来到龙溪,就如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山上山下到处是林竹、茶园,溪水潺潺,农家新居点缀期间……“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富硒水稻,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开发富硒茶、富硒竹笋和林下养殖等,实现全乡脱贫奔康。”肖书记娓娓道来。

2014年,屏山县调查发现在该县老君山周围的龙溪、太平、夏溪等7个乡镇,分布有2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决定发展富硒绿色产业,推动全县脱贫奔康。“在这些地方种植的茶叶、白魔芋、水稻等产品含硒比例较高,具有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该县农林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富硒农产品经济价值通常是同等普通农产品的2—10倍。

多业发展共享“硒”望

在该县的中都河河谷,成片的玉米林葱茏茂盛。在给玉米除草时,村民们都小心翼翼地护着林下间种的一种绿色植物,这就是他们的致富“元宝”——富硒白魔芋。

“在富硒农产品中,茶叶、白魔芋硒元素含量较高,属于天然富硒农产品。同时,我县土壤质地较好,工业开发少,环境污染小,也为发展富硒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县农林局负责人说,该县按照“一心一带两片区”的发展布局,以企业为基地,以标准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建设川南富硒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以点带面、以线促片、点面结合,将屏山发展成为集生产、加工、展示、交易、旅游、培训以及检测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集中发展区。

目前,该县有茶园面积18.87万亩,其中富硒茶园达7万亩;富硒白魔芋面积4.6万亩,年产富硒鲜芋1.3万吨;年产高山无公害富硒蔬菜1.5万吨左右。已形成了屏山炒青茶、兴龙魔芋等一批富硒农产品品牌。

家门口的脱贫“硒”望

在幸福村富硒水稻基地,朱国尧告诉我们:“这是天津一个公司在我们这里流转的300亩田,现在全部种植富硒稻。”村民把土地以600元/亩流转给公司,公司再请村民帮助公司种植、管理,每天工资110—200元。村民们平时忙完自家的地后,就到公司的基地来干活,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

该县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农旅结合,产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富硒产业发展。2015年,引进天津一家公司,在龙溪乡和锦屏镇流转土地800余亩,与300多家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当年试种富硒稻245亩,产富硒大米9.8万公斤。今年种植面积又进一步扩大,现在该县产的富硒大米售价120元/公斤,农户每亩增收1296元。今年,屏山县又引进了一家集团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特色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项目正在抓紧进行。与此同时,采取“互联网+农村”的模式,整合富硒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企业、个体微商、物流企业等,让富硒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新闻推荐

大岩洞 东进凉山彝区的咽喉

325.2米凉山海拔最低点原来的老公路岩壁上凿了“大岩洞”三个大字,遗憾的是已被水淹没,再也不能见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岩洞在雷波县柑子乡鸡心村邓溪沟河进入金沙江的入口处,海拔325.2米,是凉山...

屏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屏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