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水乡文化老翁的重阳思绪

凉山城市新报 2015-10-21 17:41 大字

陈国安(中)向《中国民族》杂志社李云昌主任(左)一行介绍雷波三国遗迹。 镇在水中,水在镇中。 凝聚着众水乡文化老人心血和水乡文化精髓的出版物。

十年前,在马湖金秋笔会期间,凉山日报记者专程采访过一群水乡老翁,并将他们称之为“这一群风雅的黄琅水乡老翁”。只是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这一群风雅的水乡老翁,已经蜕变升华为一群极具风骨的水乡老翁。

都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可这群老翁却耐人寻味地成了文化的灵魂!

文/图  陈建水

2015年重阳节前夕,78岁高龄的陈国安老人思绪万千。十年前,在马湖金秋笔会期间,《凉山周末》编辑沈毅女士专程采访过他们这一群水乡老翁,并将他们称之为“这一群风雅的黄琅水乡老翁”。只是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这一群风雅的水乡老翁,已经蜕变升华为一群极具风骨的水乡老翁。

是的,十年前是这一群人,十年后还是这一群人。虽然十年间已有几位老友相继离开了人世,但这群老翁对水乡文化的痴迷热爱与执着追求却矢志不渝。虽后有来者,却前不见古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始终如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着实令人对这群老翁不得不刮目相看。

别看年长者已七老八十,但却个个精神百倍。说话有文化的味儿,待人有文化的深厚,做事有文化的底蕴。一说起黄琅水乡,一提起马湖旅游,他们更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尽的情感。

马湖水乡的丰腴美景

马湖俗称大海子,其湖水渗透到海口下方几百米开外的地方,形成了3个大小不等的小海子。海子周边田田相接、田海相连、海海相通,构成了黄琅特有的水乡自然风貌。

对于水乡文化,陈国安先生颇有研究。说是水乡,则在于黄琅处处皆水,处处都是水。海子周边的水田,盛产旧时进贡朝廷的莼菜。莼菜之名贵,或在于与鲈鱼、菱白并称“江南三大名菜”。

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以及风土人情,无不与水相关,而且还烙上了鲜明的水文化印记。当地人的生活天天都围着水在转,钓鱼、洗澡、洗衣煮饭、种植莼菜、闲庭信步,样样都与这些山水有关。甚至连黄琅三宝之一的茶叶,都要极为讲究地汲取地下水来煮沸冲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躺在床上,陈国安的眼前常常会浮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古镇山水画。只是掩映在风月水波里的不再是昔日艰辛的渔民,而是富裕后创造新生活的新农民。由水到水乡,由水文化到水乡文化,自然而然地,水也因此成了古镇的灵魂。人在古镇里生活,水在古镇里流淌,古镇因水而灵动,古镇因人而生机盎然。正是应了“山不转来水在转,水不转来人在转,人不转来风在转”的连环哲理。若非亲眼目睹,断难体会到水与人的关系、水与古镇的关系以及水与黄琅的关系。倘若哪一天真离开了水,黄琅水乡定将黯然失色,水乡文化也定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古镇旧巷的人文历史

黄琅水乡极具诗情画意。此处虽非江南,却分明让人联想起了“绿肥红瘦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

早在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中央政府就开始在黄琅设置巡检司,修筑土城。到万历十七年(1589年),土城布局已趋完善,城内街道、里巷、沟渠井然。清朝雍正六年,改设守御千户所。乾隆二十六年,改设巡检司。据《四川通志》记载:“国朝雍正八年,委潼川州知州徐遵义总理,叙州府通判翟燕诒、屏山县知县冯又兴,监筑土城。土城高一丈一尺,周二里七分,计四百八十六丈。”虽然古镇的历史不长,但在大凉山各县中倒也算藏而不露,露而难藏。

对于黄琅古镇,在陈国安的思绪里倒还真古得有些明堂。每每行走在古镇外街的石板巷路以及窄窄的街巷之时,陈国安总有一种置身于《雨巷》的感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今日的“雨巷”已无诗人戴望舒服笔下的“愁怨”。街道四周的穿斗式房屋,正渐次被砖瓦楼房所取代。穿斗式房屋虽是星星点点,却让人倍感古镇的古朴与亲切。这些房屋分明是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历史的苍翠与记忆的高远。

文化老者的毕生付出

吾辈生于斯,长于斯。然而,黄琅曾是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必经之地。当年诸葛亮南征经过黄琅时,曾在此地留下了大陷槽、龙湖雄关、倒马坎、诸葛亮点将台等众多三国遗迹。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水乡这群耄耋老人追赶着岁月的足迹,循着马蹄的声响,将诸葛亮与孟获的传奇吟咏得酣畅淋漓。李本科、李本端、吴世官、汪通胤、罗流源、周崇翔、张国正、何祥东、蒋荣章、魏吉民、刘先才、牟成林、李安全等一批老年文友吟风弄月,或诗,或赋,或歌,或曲,以至于将毫不着边际的三国遗迹玩吟咏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经久流年之后,三国遗迹已经沉淀为“孟获故里”的殊荣。

30年前,黄琅中学校长李本端退休后筹建了雷波县海龙寺孟获殿开发协会(简称“海孟协会”)。8年后,陈国安从中学语文教师岗位退休后,就把参加社会活动作为一份永不退休的职业,加入海孟协会并担任常务副会长兼文化宣传组组长。虽说会员大都是退休人员,但大家都有开发海龙寺孟获殿的共同意愿,协会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党委、政府开展的各类文娱活动,海孟协会的同志都极为古道热肠,甚至是挑大梁唱主角。对于马湖景区开发,协会更是竭尽所能,尽其所不能。于是,马湖创建国家4A级景区应运而生。

《马湖艺苑》虽然仅为海孟协会会刊,但其中的字里行间确实是费尽心血的深刻体现,因此影响力日益剧增,就连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也对这本杂志赞不绝口。特别是每期推出的“有奖征联”,已在川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可以说已将“有奖征联”办成了一个特色栏目。光环之内,是荣誉与成就;光环之外,则是采编人员遇到的各种难以言说的艰辛与困苦,各个环节都得亲自“料理”,最为艰难的是,每期杂志出版前还得到各相关部门“化缘”。无论是苦尽甘来,还是甘尽苦来,但这群文化老翁的脸上总是灿烂的笑容。都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可我们这群老翁却耐人寻味地成了文化的灵魂!

如果说水乡文化一定有领军人物的话,吴世官老自当功不可没。可惜老人已经撒手西去,只活脱脱留下了一本《晚晴诗词选》与一本《湖畔行吟集》。好在于,吴老先生生前对大伙儿言传身教以及“点拨”极为到位,再加上大家隔三岔五的交流,三十年来已有多人的诗词、对联等先后在《雅韵》、《巴蜀诗词》、《华夏吟友》、《神州览胜》等六十多种诗词典籍上刊出,甚至于还在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

2003年至2009年,花费七年多时间,主编出版的《马湖诗词联选集》一书,确实做了一件前人没有想到更没有做到的事。一想到这些,陈国安还是有些沾沾自喜,他甚至坐起身来将放置在床头的《马湖诗词联选集》翻上了几页。雷波古诗词创作的整体绽放,这在当代诗词界都极为少见。三峡大学教授、知名民俗学专家谢国先老师,就曾对黄琅古诗词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要想把黄琅水乡文化做得更为深厚和扎实,陈国安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依然沉重。作为一名71岁才入党的党员,自己更有义务为此再尽绵薄之力。一想到第二日一早还要与老伙伴们结伴登冕旒山、饮菊花酒、按毫联句,陈国安又愉快地进入了梦乡,他要让自己晚年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愉快、有意义。

新闻推荐

古稀老人70天考下驾照抓紧最后期限,领到驾照时距年满70周岁仅剩17天

“申请小型汽车准驾车型的年龄须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害怕来不及,宜宾市屏山县一位老人,在距离70周岁生日只有不到三个月时,报名考取驾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只用了两个月零十天的时间,就...

屏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屏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