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宜宾GDP“高速”迈上3000亿台阶
四川经济日报宜宾讯 (陈戎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实习记者 严易程)从2016年全市GDP实现1609.56亿元,到2018年GDP总量实现跨越2000亿台阶的历史性突破,再到2021年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宜宾经济总量从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实现了近20年的历史性突破。
1月20日,宜宾市统计局发布2021年宜宾经济运行情况:2021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14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高速”迈上3000亿台阶。
GDP曲线持续上扬的背后,动力从何而来?源于宜宾市委、市政府五年来坚持不懈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双城”建设、大招商大引资等有力措施,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拼劲、常抓的韧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宜宾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宜宾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一方面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
短短5年多时间,先后引进了朵唯、极米、智威、苏格、康佳等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引进了宁德时代、中国中车、吉利、凯翼、奇瑞、长盈精密、一电航空等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以动力电池、汽车、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焕发生机。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五粮液股份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个股;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345亿元。
从宜宾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8.4%。“5+1”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动力电池增长6.7倍、智能终端增长34%、白酒食品增长7.4%。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宜宾市大刀阔斧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五年前,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为补短板,2016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要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随后,宜宾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一校一策”“一事一议”引进知名高校,先后引进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在宜办学高校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至8万余人。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个,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条政策,设立10亿元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增高层次人才6686人。2021年认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如今的宜宾,成功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宜宾在全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站上3000亿元台阶的宜宾,将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勇担历史使命,朝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未来五年,宜宾将做大做强3000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发展大会,依托宁德时代打造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核心配套生产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营销总部基地;做大做强2000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智能终端及其零配件重要制造基地;做大做强100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以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为主的汽车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生产基地;做大做强2000亿级白酒食品产业集群,实施五粮液倍增计划,推动以五粮液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世界优质浓香白酒主产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亚妮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引领和“双城”建设的强力助推下,宜宾动力电池和新能...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