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治疗

家庭生活报 2021-11-30 00:59 大字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承书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而临床上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虽然可以缓解病情,但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中医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中医对咳嗽的定义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和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患者同时还伴有咳痰、体温升高等症状。不仅如此中医还将其分为:

(1)外感咳嗽:风寒犯肺型(咽部发痒、咳声较重、痰液稀薄)、风热犯肺型(咽部肿痛,痰液浓稠、气粗)、燥邪伤肺型(干咳、没有痰液,或痰液较少);(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型(咳声较重、痰液粘稠呈白色、)、痰热郁肺型(胸闷、痰液粘稠呈黄色、舌苔泛黄)、肝火犯肺型(咳嗽会导致肋部疼痛)、肺阴亏耗型(干咳,没有痰液,但是会出现咯血、舌部泛红等症状)。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

中医多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治、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

1.中药治疗。青黛 10g、由栀子10g、黄芩10g、桑白皮10g、贝母8g、海蛤壳20g、瓜蒌仁15g、知母12g、麦冬12g、甘草10g、竹沥10g、龙胆草9g、水煎服,每日一副、分两次服用。

2.针灸治疗。(1)取穴:肺俞穴(患者采用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距第三胸椎棘突下方,左右两侧二指宽的位置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胸部,第1肋间隙在同一水平线上,在锁骨下窝外侧,距前正中线6寸的位置)、列缺穴(患者双手虎口交叉,左手食指按在右手的桡骨茎突,在食指尖前的凹陷处取穴)、照海穴(患者采用仰卧位,位于人体的足部内侧,在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取穴)。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施针时手法较轻,刺进穴位后均匀地进行提插和捻转)。穴位功效:调补肺气、清泻肺热、止咳平喘。(2)取穴:阳陵泉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在腓骨下端正前方的凹陷处取穴)、太冲穴(位于人体足背,第1、第2跖骨间,在跖骨相交的凹陷中取穴)、肝俞穴(位于人体胸部,在距第 9 胸椎棘突下方 1.5 寸的位置取穴)。操作方法:直刺阳陵泉穴0.8-1.2寸、太冲穴0.5-0.8寸,斜刺肝俞穴0.5-0.8寸。穴位功效:清热化湿、平肝熄风。(3)取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的凹陷中取穴)、肺俞穴、膏盲穴(位于人体背部,在距第4胸椎棘突下方3寸的位置取穴)。操作方法:采用麦粒大小的艾柱在患者的穴位上实施灸法。穴位功效:补虚清热、扶阳固卫。

3.按摩治疗。(1)取穴: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在前正中线上)、鱼际穴(位于人体手部外侧,在第1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太渊穴(位于人体手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的连线上)、列缺穴。(2)操作方法: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天突穴1-2分钟,然后在按揉1-2分钟,用拇指的指尖按揉鱼际穴、太渊穴、列缺穴1-2分钟,可以适当加重力度。(3)穴位功效:降痰宣肺、利咽止痛、宣肺平喘。

总结:咳嗽虽然是常见的疾病,但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任其进一步发展,会对气管或肺部造成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且西医治疗中的一些药物,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或一些副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内容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进而缓解病情;且中医治疗比较温和,不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刺激,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且治疗效果显著。

新闻推荐

浅谈如何让新闻报道更具价值

□罗雯心当下,媒体发展十分迅速,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在发生深刻而丰富的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报新闻工作者更要...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