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庄到江安

华西都市报 2019-08-17 02:09 大字

□陈巨飞(北京)

无论我坐着,我又走开,/我都一样心跳;我的心前/虽然烦乱,总像绕着许多云彩,/但寂寂一湾水田,这几处荒坟,/它们永说不清谁是这一切主宰——林徽因《十一月的小村》

我是从纸上先认识了李庄。

4月中旬,青云翻滚,江水湍急。我应邀来到“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告别对李庄的“纸上返乡”,开始了真正的精神溯源。

李庄是一个古镇,也是民国时期长江岸边重要的水码头。从金沙江畔收集的皮货、药材和蜂蜜在这里卸下,从大上海运来的留声机和化妆品也在这里转到成都或昆明。走在斑驳的青石板路上,看酒旗招展,闻到湿漉漉的空气中夹杂着浓郁的酒香——这里盛产的浓香型白酒,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据说梅贻琦校长在李庄八日,与董作宾、梁思永等朋友和学生聚会,尝饮当地白酒,惊呼好酒不醉。

但我此行的目的不在于它,也不在于同属“李庄三白”的白糕和白肉,尽管白糕甜而不腻,清新可口,想来比较适合中国考古学之父、湖北人李济先生;白肉薄如刀刃,至于手工是如何将它切出来的,让人不可思议。那时的先生们做学问,估计也受到了白肉制作大师的启发,苦心孤诣,精益求精。吃白肉时,要用筷子夹住,轻轻一甩,便裹了起来,蘸上酱料,确实是人间美味。我觉得傅斯年先生吃白肉怕是没有这般优雅,他性子急,免不了把酱料直接倒入碗中,胡乱一搅拌,径直吃将去了,也颇有魏晋风度。

4月11日下午,我漫步江边,只身探寻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心灵受到的震撼,不亚于到李庄探访朋友的美国学者费正清。

从李庄古镇到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也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旧居,要穿过山脚下长长的乡间小路,穿过稠密的蚕豆地和桑田阡陌,穿过嘈杂的鸭群和零星的狗吠。我的心情突然凝重起来,突然想到梁思成先生面对肺病的妻子,不得已当去自己的手表、皮鞋和金笔。抓药回来的暮晚,他穿过略带腥味的河风,穿过炮火连天和辗转流离的艰难岁月。

在李庄的六年,他一定无数次走过这条小道,去田野考察,去讲学,去会友人,去借钱……有时候是他一个人,有时候是他和林徽因,有时候,是他们一群人。我走在一群人走过的道路上,正因为其小,才展现其宽阔。

翠屏区李庄镇上坝月亮田村山脚下,有连绵的屋脊、茂密的夹竹桃林和箭竹林。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就掩映在竹林中。1940年,中国营造学社和同济大学等辗转云贵川到此,租用张家大院西院这所普通的川南民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就在此工作生活了六年,编印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

我抵达梁思成夫妇故居时,已是他们关门谢客的时候了。透过篱笆上寂寞开着的蔷薇花,我看到夫妇俩站在院子里,看着远方。梁先生西装革履,戴着眼镜,经年的漂泊使他憔悴而瘦弱,但他手中的图纸并没有放下;林先生着裙装,留短发,颔首低眉,虽然旧病复发,但却从容淡定。

我仿佛听到她的咳嗽声。

1944年,日军占领贵州都匀,并向重庆发出了诱降的广播。头顶上的敌机几乎天天都来轰炸,有次一连飞过27架敌机。12岁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攻进四川,母亲决定怎么办呢?”

林徽因平静地回答,中国读书人总有一条后路,不远便是扬子江。这位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倘若整个中华沦陷,她的选择是以身殉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我仿佛听到她的咳嗽声。只要知识分子不集体堕落,这个民族就不曾穷途末路,就还有希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乡绅凭博大的胸怀、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16字电文邀请,给同济大学师生提供了“安静的书桌”。为铭记此情,同济大学援建了李庄中学,乌鸟私情,愿为反哺。

李庄中学的操场建在长江岸边,筑有高高的防洪墙。走在防洪墙下,看江阔云低,不仅心生喟叹。忽见墙上有块石碑,碑上有铭:某某老师的骨灰撒于正前方200米江中心处。

新闻推荐

我们需要“全域副中心”思维

□彭世宏暑假带上孩子外出旅游,是当下很多家庭的“标配”。但同样是坐飞机到北京、上海、广州或昆明,宜宾不少家庭却舍近求...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