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从“严重缺电”到“电力输送全国” 电力老校友眼中的小城电网涅槃记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1-29 06:48 大字

2018年,宜宾电网售电量达691923.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36%,增长率位列全川第一,创历史新高。

“一个地区的发电量、供电量,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宾经济建设、社会民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电力人的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肖焕成、李兰弟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重庆电力校,先后分配于宜宾供电公司的前身“宜宾供电分所”工作,直至退休。他们工作的几十年间,正是宜宾电力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他们与许许多多宜宾市民一道,见证了宜宾从一个川南“严重缺电”小城,涅槃成为中国西部特高压交换平台,把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各地。

在悠悠茶香中,这两位老校友、老同事“电力”情未了,讲述了他们记忆中的宜宾电力故事。

家庭用电

从几度电到用上众多家电

回忆人李兰弟:1947年出生的山东人,1968年参加工作,2007年退休。

“那时电器是个稀罕玩意儿,城区绝大多数家庭,一个月用电量都只有2度、3度,家里的电器就是几盏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李兰弟是个“外线工”,每月“抄表”是他的工作之一,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抄表时的情景。“农村就更低了,好多家庭一个月连1度电都用不到,表都没有办法抄,好多农村家庭就只在猪圈里装一盏3瓦左右的电灯,因为晚上喂猪时需要光亮。”

李兰弟回忆,随着改革开放,厂矿企业恢复了生产,供电矛盾日渐突显,“停三开四”“停二开五”“一查四定”等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用电模式应运而生。

“为了缓解供电矛盾,我们对企业用电采取每周停电三天、供电四天,或者停电两天、供电五天来送电;但当时,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居民都在一条供电线路上,一停电,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用电和学校、医院等单位不受停电影响,我们就采取成立‘线管会’的形式,‘一查四定’管理线路,减少停电时间。”

一条输电线路上,各个单位、企业选出一个代表,大家组织起来,巡查线路、共同管理,“对输电线路上的用电大户(企业),查用电设备、用电容量、定用电时间……线管会的成员是没有工资的,但大家对‘工作’却是一丝不苟,甚至采取翻墙进院、手摸机器温度等办法查不按规定‘偷偷’用电的企业。”

“现在看来更像是‘笑话’,但在那个年代,我们供电部门更多的是无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宜宾经济、民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电力部门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一路前行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民生,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说起当下,李兰弟一脸自豪:“特别是对于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宜宾供电公司一直没有停止,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入的农网改造资金,早已超百亿元……”

如今,宜宾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而且实现了高质量通电。空调、电暖气、打米机等大功率设备也进入了农村千家万户。

城市供电

从电力匮乏到全国电力输出基地

回忆人肖焕成:1940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2001年退休。

1926年,宜宾光华电灯公司购进一台20马力柴油机带动一台15千瓦直流发电机发电,宜宾开始有电的历史。

1943年12月20日,宜宾电厂(马鞍石)3千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建成宜宾通往自贡自流井33千伏输电线路,长86.8公里,为民国时期四川第一条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长的输电线路。至此,宜宾电网雏形形成。

“宜宾电网一开始就承担了能源基地或作为重要能源通道向外输出电能的职责。”肖焕成说。

肖焕成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宜宾能源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具有建设能源基地、发展能源产业的显著优势。

但宜宾并非“生即富贵”。“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宜宾发供电量缺口达到30%。”肖焕成回忆说。

“1978年,宜宾只有22条供电线路、总长度530公里左右,35kv至110kv变电站18座,售电量仅4亿度。”肖焕成说。

2010年前,宜宾电网处于四川电网末端,与外部电网联系薄弱,仅有4条220千伏线路,2条500千伏线路与主网相联,负荷主要靠区内2座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的骨干火电厂供电,供电量已达到供电极限。一旦电网骨干大电厂异常停机,将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

随着向家坝、洛溪渡水电站等及其配套的三大直流工程落地,彻底改写宜宾电网薄弱的历史。

——2008年12月,拥有21项世界第一的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宜宾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7月投运。

——2014年,锦(屏)苏(南)线、溪(洛溪渡)浙(江)线建成投运。

作为这些特大型水电、火电工程配套项目的三大直流工程,建成后一方面将接纳其所发电量,源源不断送往华东,使宜宾成为“电能批发中心”。另一方面,通过配套网络,在宜宾落地消纳所发电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特高压跨区电网,把宜宾同四川、全国电网联成一片,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火电丰枯互济,实现了四川水电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凸现了宜宾作为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

围绕特高压建设,经过跨越式发展,宜宾电网从一个受电能力仅30万千瓦的末端弱联系电网,发展成为拥有四条220千伏线路、7条500千伏线路与外界联络,拥有500千伏叙府变电站2台100万千伏主变、两座2×60万千瓦主力火电站作支撑的强联系电网,形成了川南500千伏环形网架,构建了以500千伏、220千伏电网为支撑,多层级电网协调发展均衡,供电区域分区分块、“手拉手”的供电环网。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坚强宜宾主网架,使宜宾享受了特高压带来的“特”惠,基本成为了一个不“限电”的城市。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宜宾电网从单线输送到大小环网,电力从匮乏到输送全国,为宜宾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经济、安全、可靠的电力能源支撑。如今,老一代的宜宾电力人“功成身退”,新一代的电力人肩负时代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陈刚 陈泓宇)

新闻推荐

2018年宜宾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8.3%

四川经济日报宜宾讯(李清凌记者杨波侯云春)记者从宜宾市商务局获悉,据海关统计,2018年宜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6.86亿元,同比...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