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披沥六载 再现梅贻琦传奇人生

四川日报 2018-11-02 06:08 大字

一部《无问西东》,让清华人灿烂的芳华再度照亮世间,那些黄金时代,被钩沉,被纪念。与此同时,作家岳南推出披沥六载所著的《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生动书写了梅贻琦与清华园故人旧事,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教育发展历程。近日,岳南亮相成都轩客会书店,与读者面对面,探寻历史深处,以梅贻琦为主的20世纪中国人文科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的命运沉浮。

□本报记者肖姗姗

与四川情缘深厚

虽然是山东人,但岳南对四川的情感极其深厚。结缘,因三星堆的文物而起;深入,因这里的大师牵绊。

岳南回忆,作为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10多年前,他曾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访三星堆文物发掘的事,他从老一辈考古学家口中,不断听到李庄这个名字。于是,他从成都搭车,去了宜宾李庄,在李庄文化专家左照环带领下,参观了当年流亡此地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及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居住的地方;看了当年中央研究院的各位先生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李方桂、吴定良、陶孟和、吴金鼎、夏鼐,以及中博筹备处的曾昭燏、李霖灿、赵青芳等学者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还走访了人数最多的同济大学师生居住的几处庙宇楼舍和跳高跑步的操场。

“一时间,先生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一桩桩往事像槌子一样敲击着我的心房。我决定写一部书,作为对这些先生的追思与纪念。”于是,岳南写出《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从那时开始,岳南对于远去的大师们情有独钟,一直到如今的《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这批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令我深受感动,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就是后来大家所看到和我正在创作的知识分子系列作品的初衷。”

小事素描大师风范

在新书《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中,岳南感慨于梅贻琦校长的传奇一生,“他是清华在任久影响大的校长,从1926年由大师如林的清华票选成为教务长,到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临危受命校长,到抗战时期主持西南联大,再到台湾创建新竹‘清华大学’,海峡两岸公认其为清华‘终身校长’。”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岳南直言:“梅贻琦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全书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展史。同时,书中收录海峡两岸清华大量档案、资料与照片。

从岳南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另一面的梅贻琦,令人潸然泪下:为了节约开支,梅贻琦辞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夫人做了米糕步行45分钟到“冠生园”寄卖。碍于梅贻琦校长的面子,卖糕时梅夫人遮遮掩掩,但还是被人知道了。韩咏华还摆过地摊,卖些旧衣物和用毛线头编结的小物件……

岳南所著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此外,岳南还专门为陈寅恪与傅斯年写了一本叫《陈寅恪与傅斯年》的书。岳南表示,“民国时期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大师,主要是因为当时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传统的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德先生’‘赛先生’相互碰撞交融,产生了一个化学反应,所以才会有大师云集的场面。”

新闻推荐

翠屏区法院集中发放执行款4千余万元

本报讯(记者陈根)近日,翠屏区人民法院举行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暨执行款发放仪式,集中发放执行款51笔4847万余元...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