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宜宾人

宜宾晚报 2018-08-09 11:22 大字

诚信使宜宾人招来了天下客商。

宜宾水陆交会,贸易四达,“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使外地客商接踵而至。清末民初,宜宾商业中外省、外地行帮、商帮势力逐渐崛起,他们大多设庄、号、行、栈,经营批发、零售业务。

旧时宜宾城南的走马街、栈房街办理商贸信托业务,严守信用,当时有“三岁娃儿都可以来做生意”的佳话。

客货一到码头,行栈就为货主垫款上税,开脚钱,甚至借钱给货主提前买好回头货,所借之款也不收利息。凡托运者,只需将货物、红单、运费交清,均能准时安全到达。凡委托代售者,只消将货物过秤交柜,栈上经办人立即按市价出售,将货款准时交给货主。若货主认为价低,亦可退款待价重售。凡外地人住在行栈,丢了银钱衣物或出街受人欺侮,行栈店员即主动为其清找,代为声张正义。每逢节日,行栈要备办丰盛的九大碗,招待客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宜宾人对待外地客商如此,自己经商更是严格以诚信律己。

肖则可是小巷走出的大商人。小巷名叫林家巷,建于清代,那时巷长约50米,宽2-3米左右。1921年,肖则可先后邀集堂弟肖雨笙及亲戚熊荫村、熊郁村等,集资白银350两,往来宜宾、泸州间,从事铁锅、小五金等商品贩运,至1923年,已积累大洋3000元。

1924年,由肖则可出面租赁林家巷铺面两间,开店经商,在所租门面平整地基时,挖得铸有“开元通宝”字样的古币一枚,遂将商号以“宝元通”命名。

肖则可经商素重信誉,讲求薄利多销,方便顾客。“宝元通”创办之初,肖即提出“铁锅漏水包掉包换”,“各种洋钉分零出售,长短任配”等灵活经营方法。以后又提出凡商品霉变、生锈、残损、规格不合者“四不上柜”。

当时,商家经营取利常为20—30%,而宝元通一般商品仅取利10—15%,同时一律实行明码实价,不讲价钱,故深得顾客信赖。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见其价钱,质量均信得过,亦多托人进城代为购买宝元通商品。

肖则可还参与拟定了《门市营业总守则》《接待顾客条例》,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使宝元通全体职工始终能诚信经营,满腔热情地接待顾客。

1925年春,宜宾“宝元通”商号第一个分号“宝元江”在江安县城北街开业,很快发展为江安第一大商号。随后,南溪的“宝元南”、泸州的“宝元泸”、成都的“宝元蓉”、重庆的“宝元渝”、上海的“宝元沪”等相继设立。鼎盛时,“宝元通”在云南办有茶厂,在成都办有印染厂,在宜宾办有袜厂和布厂。

由于宝元通销售面广,业务蒸蒸日上,资金流转快,受到厂家欢迎。精明的上海人也对宝元通另眼相看,民国时兵荒马乱,一般商家在上海进货均需现款,而宝元通却可以赊账提货,且很守信用。抗日战争中,迁川工厂便有30多家委托宝元通代销产品,宝元通业务范围也日渐扩大。至解放前夕,宝元通资产达264.41亿元,分支机构发展到20多个,分布在省内的江安、南溪、泸州,重庆、成都及省外的昆明、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又于1943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宝元通印度贸易公司”,经营印度麻袋和出口生丝业务。

诚信使宝元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诚信使肖则可成为四川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宜宾民间有谚语称:“童叟无欺天成堂,明码实价宝元通。”(“天成堂”是当时宜宾另一家以诚信经营闻名的店铺。)

诚信的理念深深地渗透、沉淀在宜宾人心田的原野,随处都开放着诚信的花朵,结出累累果实。

新闻推荐

“打非治违”:这些行为可投诉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出租车司机的个体形象,也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态度、魅力和风范。因此,作为出租车司机肯定更...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