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竹编五十载 匠心传承非遗技

宜宾晚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川南竹编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最初闻名的是竹编扇子(平面竹编)和竹编烘笼儿(立体竹编)。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川南竹编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随着翠屏区全力推动竹产业发展,自成一派的川南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黄金权为竹编工艺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条长凳,几把粗细各异的竹条,手指翻飞间,竹条就已初具竹篮的雏形了。记者见到黄金权时,他正埋首专注地编织着竹编。

“我12岁就开始学编竹编,到现在已经53年了。”黄金权告诉记者。今年65岁的黄金权是川南闫氏竹编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竹工艺领域唯一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工艺美术大师。

经过黄金权的传承发展和开拓创新,川南竹编已经自成一派,即在传统竹编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发展形成工艺竹编、艺术竹编、自助竹编、竹帘竹编、组合竹编等多门类、多技巧的现代竹编新思路。2005年,黄金权获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竹编也渐渐迎来发展的高峰,立体竹编的花篮、花瓶、果盘、菜篮、花盆套等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面竹编还获得过国家级金奖。

黄金权说:“宜宾竹编以‘更细、更薄、更匀’为发展方向,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一毫米十根丝,可以和头发一起编制,即‘竹经发纬’;彩丝是另一特点,除了原色外,我们还发展了赤绿蓝等色;交接头无痕迹也是独有的,此外,造型的独特让川南竹编独具风格。”

细如发丝的竹条到了黄金权的手里,就变成了竹丝扇,利用竹丝的粗细和颜色,《红楼梦》里面的“潇湘妃子”林黛玉就跃然扇面之上。还有竹编杯套、竹编篮子等具备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物件。

为了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黄金权在儿子黄冠青11岁时就教授他这门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黄冠青在原有基础上,又创新了电脑竹编平面图案设计,制作出薄如纸片的微型台屏等工艺品。作为老师,黄冠青还将竹编带进了校园,“我觉得川南竹编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教学生们做竹编,通过小型的花篮果盘和微型的竹工手饰等比较精美的作品让孩子们爱上竹编,展现川南竹编的艺术特点。”

寄情竹编五十载的黄金权在对于传承这项非遗技艺有着更深的思考:“除了进入校园,川南竹编落地乡镇,不仅能让更多人传承这门技术,也能让更多人通过竹编产品增加收入。此外,培养竹编的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能让这项非遗发扬光大,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新闻推荐

首批50辆共享汽车6月中旬投放使用 最优惠1元可使用3小时

最优惠1元可使用3小时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