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渠活水润翠屏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25 04:08 大字

浇灌希望

明威镇平岩村

——宜宾市翠屏区以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催生发展新动能侧记

□王宏亮 康程蒋运强 陈宇 黄骅

今年国庆,投资3.8亿元的宜宾市翠屏区明威凤垚香谷水世界正式投入试运行,园内建有高速变坡滑梯、超级大喇叭、梦幻海啸池等多项游乐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而这个川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亲子互动性最强的室外主题水上乐园的落地,源自于一次水权入股的探索。

“我们平岩村部分农户把土地流转后节约出的水资源定额出让给申酉辰凤垚香谷水世界,节约出的土地和水量分别按照1200元/亩和1元/方的标准,折价入股企业分红。”明威镇平岩社区党支部书记文支军向笔者介绍:“村民们都很高兴,除开土地流转的收入,仅通过水权入股,每年村集体将增收13万元。”

水权入股的有益探索,带来了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激发出了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勃勃活力。

宜宾市翠屏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四好村”建设相结合,以水利发展助推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水强农、以水兴产、以水富民”的“助农增收、助企成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路径。

一张“蓝图”明晰发展路径

天刚蒙蒙亮,明威镇燕山村村民邓青才已穿好衣服下田劳作,这是他每天的日常农活,“要赶紧给茶园除草施肥,每天活路多,忙得停不下来。”

早起劳作是邓青才的习惯,可观的收入是对其辛勤付出最好的奖励。“自从村上对土地资源进行立体开发,实行宽窄行种植,一亩地变成了三亩地,我家以前一年收入不到1500元,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邓青才生活的改变是燕山村“荒山变绿梯”的生动呈现。

笔者在燕山村看到,广阔的红土地上,一台台茶梯层层叠叠,尤为壮美。“这里原来是大大小小的馒头山,土层相当瘠薄。”正在基地现场指导的翠屏区农牧局相关茶技专家感慨地说:“区上整合多个项目和资金,建水源、配水网、治水污、保水绿,也在全省率先建成‘低山云雾\’节水灌溉700亩、‘风炮雾化\’节水灌溉1800亩,实现亩均节约用水量80%、亩均增产30%,亩均增收约3000元。”

据了解,全区共整合农工委、水利、发改、财政、国土、交通、农业、林业、环保、扶贫、以工代赈等省市区涉农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撬动川茶集团、申酉辰等龙头企业投入1.2亿元,在燕山村实施山水田林路系统治理,改造5000亩残次林为标准梯田,配套水源工程63处、管道21公里、产业道11公里,发展生态早茶基地3500亩,综合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燕山村的华丽蜕变只是全区大建农田水利的缩影。今年,翠屏区举全区之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围绕南域“宜长兴”翠屏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北域环金秋湖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重点打造,围绕产业抓农建,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规划建设到哪里”。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航向既定,精确绘制航图才能扬帆远航。“以水定产、量水而行”拓宽出新的发展思路,全区围绕优质专用粮、生态早茶等七大优势产业,建基地、配农建、保水绿,构建起“河库塘堰渠”串联互通的生产用水网络。通过“精准滴灌”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成生态早茶基地10万亩、优质酿酒专用粮示范基地10万亩、特色水果基地10万亩。近三年来,全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9平方公里,有效解决了2.3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四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牟坪镇龙兴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秋匆匆吃完早饭,就赶往村里提灌站的施工现场。

“过去看着清水河里流,就是到不了地里头。”陈建秋告诉笔者:“龙兴村一直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以前受基础设施的制约,村民们年年为水发愁。”村“两委”盯紧这个问题关键,让党员干部带头,团结带领村民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近几年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龙兴村灌溉用水难题解决了,引入的爱媛38号柑橘也丰产丰收,现在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这个提灌站建成以后,柑橘产量和收入肯定还会往上飙,”陈建秋很高兴。

“现在牟坪镇的柑橘产业已初具规模,正在下大力气持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牟坪镇打造为名副其实的橘香小镇。”牟坪镇镇长胡刚对笔者说。

不单是龙兴村,现在在宜宾市翠屏区农村可以看到,一片片高标准粮田初具雏形,一层层坡改梯茶园蔚为壮丽,一条条水渠密如蛛网广布田间,一排排防护林撑起了遍布农田的生态屏障……水网、田网、路网、林网的不断建设完善,使笔者领略到全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正蹄疾步稳地前行。

笔者在宋家镇洋坪村酿酒高粱产业基地看到,新修的机井蓄水充沛,灌溉管网伸向田间,长势喜人的高粱在风中摇曳……洋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正付发出感慨:“旱能灌、涝能排,农田水利建设让农业发展更有了底气。”

据了解,过去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制约,让结构单一、经济附加值不高成为当地红高粱等农作物的标签。“由于井渠配套适时灌溉,今年红高粱喜获丰收,而且高粱种植机械化手段已覆盖了48%,高粱亩产量相比以前提高了30%以上。”张正付告诉笔者,“现在我们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都比较好了,大家种高粱的积极性都很高。”

据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宜宾市翠屏区按照 “产水配套、以水兴产”思路,把农建资源与农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推动水网、田网、路网、林网“四网”配套,以主要交通干线、骨干水网、现代农业园区、幸福美丽新村为主要内容的“长藤结瓜”式大农建格局初具规模。近三年来,全区建成村道延伸工程430公里、村道加宽工程250公里,新建和维修山坪塘1519口、蓄水池179口、提灌站129处。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5个、建设规模18.1万亩,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1.8万亩。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3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11个。

融合联动助推发展提速

精心谋划的顶层设计、夯实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步壮大的产业发展给了宜宾市翠屏区乘势而上的底气和信心。怎么样才会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该怎么样以组织化应对市场,抱团发展呢?

“真是没想到,腊月28还分到了1542元红包!”1月25日,当邱场镇桐梓园村茶农夏言奎从金秋茶叶专合社理事长刘小进手中领到这笔分红时,他的喜悦溢于言表。这笔钱,是他收到的第三次分红了。

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将“利益共享”作为冲破发展瓶颈的破冰之法,通过探索土地入股、订单生产等增收模式,实现“农户+合作社+企业”捆绑发展,茶农通过“统一种植、管护、加工、销售,返加工利润,股金保底分红”“四统一返一保”模式加入合作社,茶农除种茶收益外,还可获得加工利润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现金入股分红三份收入。

带来发展提速的还有农旅的有效融合。11月4日,宜长兴(翠屏区)首届柑橘文化旅游节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牟坪镇开幕。这一天,场镇的道路被车辆和游客挤得严严实实。据该村柑橘种植大户李家富介绍,今年他家的柑橘产值达20余万元,这次“柑橘文化旅游节”不仅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客源,还让他对发展柑橘产业充满信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构筑起内联外畅公路交通路网、能排能灌的水利设施网、适合机械化标准化耕作的田网和生态林网,极大的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农业和农业园区生态、观光、体验、康养等功能,建成金坪镇金兰花谷、李庄镇茶山桂海、宋家丘陵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36个,催生出佛现山栀子花节、北域生态早茶节、红高粱乡村游等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蓬勃发展,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

同时,积极发挥农建设施“服务新村”的作用,不断拓展农建设施为幸福美丽新村提供产水配套、饮水提升、绿水美村等服务功能,建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村聚居点(田园综合体)53个,创建市级以上“四好村”47个。

农谚曰:“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兴则百业兴。今天的翠屏农村,绿意喜人,溪水潺潺,风轻鱼见;树木葱茏,果香怡然,阡陌纵横的农田水利渠网,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处处荡漾着现代化和谐文明之风。生态得改善,企业有效益,农民获实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功不可没。

新闻推荐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执行悬赏公告

被执行人:何祥富出生日期:1962年1月26日户籍:宜宾市翠屏区南街49号1幢18号公民身份证号码:512501196201260312执行标的:人民币483470元举报电话:13419256160联系人:孙法官悬赏日期:2017年11月11日-2018年...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