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叠加 翠屏高粱增产又增效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7-10 13:22 大字

□康程 蒋运强 赵晨希特约通讯员 王宏亮

7月初,走进翠屏乡村,宜长线、宜叙高速沿途25公里,连片高粱绿如春水初生日,一派生机勃勃。

投入3.5亿元全力打造的酿酒专用红粱基地,成为宜宾市翠屏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收田”。

4.15万亩高粱,辐射带动27个村、1851户,描绘出一幅绿色生态发展、农旅融合发展、产销一体化发展的新画卷。

全盘布局 撬动“绿色产业”

在宋家镇洋坪村高粱基地里,高粱、水稻相映成画。“我们这片地实行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在地里种高粱和果树,在田里种植水稻、养殖水产品,实现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宜宾首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路说。

“粱—稻—渔”耦合示范点是翠屏区撬动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近年来,翠屏区全力推进宜长线专用红高粱生态保护基地建设。李端2194亩、李庄2043亩、牟坪镇1874亩、宋家1389亩……在4.15万亩高粱的丰收画卷中,翠屏区目前已建成示范带核心区7500亩,种子、肥料、农药、地膜等物资免费配送,从播种到收割全过程技术支持,产品直接供给五粮液,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一条龙服务,2017年预计增加收入300余万元,农户实现人均收入7000元以上。

技术管控 注入科技营养

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从高粱地深处传来,“音乐是那个海豚灯发出来的,作用是驱鸟,还能物理灭虫,一个灯能辐射50亩地。”翠屏区农林畜牧局农技站站长伍燕翔说。

在高粱地里这样的“科技”设备还有两样——防虫板、虫情测报灯。“根据虫情测报灯提供的数据,我们就能快速制定防虫方案,确保高粱长势良好。”伍燕翔说。

定制的防虫方案、新研发的品种,优化的栽培技术、全区域黄板覆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翠屏区为基地注入的科技力量形成了一道坚固的质量防火墙。

“打造酿酒专用高粱基地最重要的是将科学培育、科学管理贯穿高粱种植的整个过程,从种子挑选、播种技术、化肥农药配备等全程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确保高粱产量和质量。”翠屏区农林畜牧局总农艺师刘灏说。

在李庄镇高桥村的高粱基地里,高粱栽培技术员周世书正在指导农户李正能怎么盖薄膜、怎么确定种植间距。像周世书这样的高粱栽培技术员,翠屏区共配备了42名,确保每一块基地都有一名“守护者”。

农旅融合 增强叠加效应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植物迷宫,没想到现在我们本地也有高粱迷宫玩了。”在田之星农场内,几名游客正在高粱迷宫地里游玩。

据该农场负责人康登起介绍,立足高粱产业,还能玩出乡村旅游的新花样。“一个月后,我们农场的200亩高粱将全部成熟变红,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发展高粱种植后,我们农场今年收入预计将增收30万元。”康登起说。

李庄左湾高粱基地、田之星高粱迷宫基地、丘陵农业公园等农旅融合特色景观相继建成,扩充了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农旅融合激活了沉睡资源,拓展出了更大的农业空间,一三产业有效叠加释放出了强大的发展势能,翠屏区南线的乡村旅游在红高粱的映衬下迅速发展、

新闻推荐

翠屏区住建局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

本报讯(刘芳娣)“七一”前后,翠屏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带队深入村(社区)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与精准党建、联网联户、***等重点工作...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