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推动阅读 ——访人民路小学退休教师郭明晓
[摘要]——访人民路小学退休教师郭明晓
□本报记者 程实
记者:现在央视的《朗读者》很火爆,你觉得这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吗?
郭明晓:我觉得这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因为主流媒体很火爆的活动,让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上行下仿地都行动了。我们这段时间经常都可以看到各地、各行业到处都在进行朗读活动,客观上就是在推动全民阅读。
其次,央视的《朗读者》这款节目,内容不仅朗读一本书的有关内容,更重要的是介绍了与这本书有关的人,就是树立了社会主流的榜样。这些榜样无形之中会影响很多人,这就不仅在推动全民阅读,而且直接在改变着社会。
记者:寻找宜宾朗读者活动第一期主题是梦想,你选择了童喜喜的诗歌,这首诗什么地方最打动你?
郭明晓:选择童喜喜的《梦想真的无处栖身》,是因为童喜喜不仅用诗歌告诉我们,梦想定有栖身的地方,她更用自己的行动,在追寻梦想,让梦想有栖身的地方。
童喜喜是著名的儿童作家。从开始写作的那天起,她就以手为犁,追寻心中的梦想,《嘭嘭嘭》、《新教育的一年级》、《喜阅读出好孩子》……点燃自己的梦想,照亮他人的心房。
从她开始踏进教育行业那天起,她就以汗为水,浇灌心中的梦想:捐出200多万元的稿费,只为点燃美好教育的梦想;在100所乡村小学做公益讲座196场,只为实现美好教育的梦想;成立新父母研究所、推动新教育萤火虫公益项目、新教育全国种子计划公益项目……点燃众多教师、新父母的梦想。
我选择这首诗歌来朗读,是希望自己能向童喜喜学习,成为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让梦想有栖身的地方。
记者:你是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你觉得新教育推行的“晨诵午读暮省”特点在什么地方?家长在其中又应该做些什么?
郭明晓:“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共读共写共生活,它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借助朗读诗歌,共读书籍,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对人的关注,对学生、老师乃至父母个体的关注,促使其按其个性特征成长。
既然新教育提倡父母与孩子共成长,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这样,孩子不仅能按个性成长,而且每个孩子都将成长为: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记者:你如何来看寻找宜宾朗读者活动,提一些建议。
郭明晓:宜宾的朗读者活动,与其说是追央视《朗读者》的风,不如说是在努力地探索推进全民阅读的新方式。不管朗读者的水平怎样,不管活动的效果怎样,朗读就是一种阅读,值得提倡。
这样的朗读活动,好处多多,有些好处是即使是设计者,也是意想不到的。
就拿我来说,虽然我爱阅读,虽然我每天早晨都要朗读一首诗歌,虽然我能在教室里面对自己的学生朗读,但我自己从来不愿意录音,从来不愿意听自己的录音,因为自从嗓子变沙哑后,自己就无法忍受自己的声音,当然就更不会用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公之于众。
但在这次活动中,我把自己带着沙哑的声音给录了下来,并且反复地听自己沙哑的声音,让自己从心底里接受嗓子的变坏,接受嗓子无法再恢复到以前清亮的状态。这是一种超越,对自己的超越,是接受自己身体“生病”的超越。特别感谢《宜宾日报》给了我这样的机会,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因此,建议更广泛地开展此活动,推动家庭阅读,推动单位阅读,从而达到推动全民阅读的目的,让更多的人日益美好自己,美好我们这个世界。
郭明晓:宜宾市人民路小学退休语文老师,“飓风大姐”。2016年《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全国十大人物”之一,多次应邀到北京、河南等地交流或讲学,著有《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新教育榜样教师的生命叙事》、《各就各位准备飞—郭明晓致三四年级学生家长的每周一信》等教育专著。新教育的发起者—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称赞她为“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完美教室的缔造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旭)五一小长假期间,宜宾市天气良好,各景区推出了丰富的各类主题活动,并配套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优惠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五一期间,蜀南竹海春笋节,金兰花谷“百合花”观赏乡村音乐节,夕佳山...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