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人说好“想当年” 少点苦涩多点甜

宜宾晚报 2017-01-03 00:00 大字

年轻人喜欢展望,老年人喜欢回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们在教育儿孙辈时总爱提一句:“想当年,我……”虽是简短一句口头禅,却道出了老人对旧时光的怀念。铭记过去不忘本,本是人之常情,可部分老人却走不出往日的“光环”,对晚年生活悲观失望,陷入畸形心理。

“老朋友怎能忘,过去的好时光……”美好时光总令人难忘,老人们需要在回忆过去的同时面对现实,让旧情怀植入新生活,增添情趣带来幸福。

1 教育后辈,开口闭口“想当年”

“小孙子,当年爷爷可威风了,全车间我一个人工作当三个人。”1月1日,岁的刘泽西一开口,就遭到了孙子捂住两耳强烈“抗议”:“爷爷,你都讲了几十遍了,我都背得下来了!”这给本来新年有个好心情的刘老先生泼了一盆冷水。看着父亲糟糕的心情,儿子一边教育着孙子,也对老人这“想当年”感到很无奈。他对记者说,父亲原来是车间骨干,退休后,总害怕被人遗忘或被人看不起,只要有人谈话,他开口闭口就是“想当年”,久而久之让大家很反感。

刘大奎今年岁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与他同一批的战友退伍后很多选择参加工作,而他因为父母要求回到了南溪农村。现在他的很多战友都退休过着优渥的生活,他是前年小儿子打工在城里买了房才搬进了城。相比于战友,他常埋怨:“想当年,我还是班长,要不是你爷爷、奶奶,我……”

同样一个“想当年”,一个充满炫耀,一个满含怨艾。不管表达怎样的情感,都有点“扭着青春不放”的感觉。

也许刘泽西和李大奎只是口头说说,而黄美君却是还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上世纪年代,黄美君高中毕业后,在父亲安排下,进入粮食系统工作。最初时可谓风光,可进入上世纪年代被迫下岗,辗转多地务工。买断工龄从工厂退休后,养老金也不高。她常后悔,“要是当年早转行,生活会好很多”。有一年,她巧遇发小,发现对方生活滋润,回家后便暗暗落泪。这几年,只要有同学聚会,她都会借口患病不去。天长日久,她把自己完全封闭,只有独自一人。

而岁的曾大福(化名)刚退休,不愿参加社会活动,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和外界发生联系。自从走出机关门那一天,从不吃“回头草”,不再到机关看一看。一有人提起单位的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当年,老子……”这样总感到“人走茶凉”,人心不古,时间长了,就“憋”出病来。

2 如此“想当年”,生活有点甜

又是新的一年,岁的罗绍明又在酝酿着到曾经当过知青的屏山去看老乡走“亲戚”的事。

“永远的知青,永远的魂绕梦牵!三四十年了,还是难以忘记啊!想当年……”当初的知青生活历历在目,老人说着说着满眼泪光。

罗绍明说,当年的知情都是十几岁的娃娃,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生产队(生产组)的老人们就把这些知青当做自己的娃娃,有好吃的一点也不不落下。“想当年啊,那感情真的淳朴。”

想当年,他们度过的艰苦岁月;想当年,他们经历过的难忘时光。因为有了“想当年”,罗绍明联系了当年一起在那里当过知青的二十多名老知青“回家看看”。“当乡亲们知道知青们要回乡的消息,早早做好了准备。村两委和村民早就筹备知青回村的事,欢迎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在周家村,当年接知青的大队长(村主任)已经岁了,他早上就和一些村民等在村口,迎接知青的到来……”虽此情此景已经过去两年了,罗绍明还是很激动。

在第一次探望之后,罗绍明了解到当地经济还不发达,他和其他知青立刻利用各自资源,为当地发展牵线搭桥,寻找致富门路。“虽然现在还不是很富裕,但已经大有改观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罗绍明说。

“父亲自从参加这活动后,一天忙不停,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变了,活得很有意义。他那‘想当年’也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感恩回报,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罗绍明的儿子说父亲的“想当年”对整个家庭都富有意义。

岁的徐朗清(化名)是从当时的大队干部(现在的村干部)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副县级干部。退休回老家看到村里发展滞后,他软磨硬泡已经是企业家的儿子支持村里发展帮助村民致富:“想当年,要不是他们,你老子就是泥脚杆一根……”

徐朗清不仅让儿子支持项目,自己还蹲点“顾问”。在他的一股“犟劲”下,村里面貌改变了,村民收入增加了。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老人忙中寻乐,觉得很有价值。

3回想过去,旧情怀要植入新生活

普通人难免怀旧,特别是当下同学会、联谊会等各种怀旧聚会盛行。

对此,宜宾学院心理学教授何奎莲称,怀念美好往事正常,但老强调今不如昔,思想行为与当下格格不入则属过度怀旧,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如何判别自己是否过分怀旧?何奎莲提供了四条判别标准:1.对现在生活、周围世界总看不惯;2.老是回忆讲述一些痛苦的往事;3.参加旧友聚会,总喜欢牵扯出当年仇恨;4.将现在不如意总归因于当年选择失误。

一些老年人喜欢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们常以“长者”的姿态叙述自己成功的经验和痛苦的遭遇,以切身体会来教育后代。他们也喜欢在别人面前“倚老卖老”,炫耀自己过去的光荣经历和事迹,求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即使在同龄人中,他们也喜欢回忆往事,在相似的经历中大家会形成感情的共鸣。这种过分怀念往事的现象,把个人的精神生活从现实拉回到过去,是种心理上的“反刍”,在心理学上称作“回归心理”。

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它常使老年人陷入一种消极的心态。老年人常将现在的事与以往的事相比较,孤芳自赏。教育子女也常用“老黄历”,不能令子女信服。他们总是感到岁月如流,往事如烟。

回归心理是一种负性心理,老人如果终日生活在对往昔的怀念之中,甚至叹息伤感,势必会增加老年人的寂寞感、孤独感,进而产生忧郁情绪。这种消极心理状态会增加大脑的负担,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还可导致大脑功能或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出现焦虑、忧郁、自卑的情绪,使人丧失对晚年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这种身心状态非常容易让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怀旧情难自禁,那么如何避开负面影响?一些人探索出了新玩法。

老知青、岁的朱常达与几位当年一同下乡的知青,他们组成俱乐部,每周约定时间一起出游,特定节日回曾经的知青点看看,过得有滋有味。

怀旧也可以有新的表达方式。岁的陈济苍将过往经历制成“光盘”,在寿宴上分发给宾客、亲友,“老同事都是写自传、出书法集等回忆过去,我用分钟视频回顾人生,展现和老伴的爱情。请了专业团队拍摄,有一种名人录制访谈的感觉,亲朋好友也觉得我这样很‘酷’”。

何奎莲表示,很多长者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QQ群、朋友圈里上传一些旧事物或回忆的影像资料,老为新用,更易引发情感共鸣,找到新话题,还能吸引晚辈对己了解,拉近亲情。

老年人应从积极的方面去怀念过去,同时珍惜晚年的宝贵时光,从事有益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庭或社会劳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晚报记者 谢臣仁

新闻推荐

2016我们记住些什么

在“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里,宜宾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办了许多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就用“三气”来为大家盘点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