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喊响“宜宾产” 提升产业附加值

四川日报 2016-08-18 07:20 大字

□本报记者 唐泽文

8月15日,宜宾市质监局副局长杨中才正在梳理下一步当地准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相关品牌。

一个月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麻江蓝莓等37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宜宾市的“合什手工面”“筠连粉条”“筠连黄牛”“李庄白酒”“南溪白鹅”“屏山白魔芋”“沙河豆腐”“兴文方竹笋”8个产品位列其中。

加上之前的“南溪豆腐干”“筠连红茶”等6个产品,宜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上升到14个,由全省倒数第二位一举跃升至第四位。

地标产品 提升品牌“含金量”

2006年,整个南溪的豆腐干产业年销售收入仅4000万元左右。从当年开始,宜宾市以南溪豆腐干为突破口,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资源整合。到2012年,“南溪豆腐干”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2015年成功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南溪豆腐干”的品牌无形资产价值位列全国50强,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南溪豆腐干”品牌越来越响,也让宜宾认识到,积极打造地标产品,将进一步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其次,地标产品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自身产品上,借助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产业互动所提升的附加值也十分可观。

宜宾学院郭五林教授以成都双流区双流枇杷等4个“地标产品”为例,申报地标产品前,双流枇杷等4个产品的年产值为8.26亿元,申报成功,一年后为14.6亿元。“这个数字的背后,一、三产业互动所带来旅游收入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加明显。”

宜宾地标产品在资源上有着相当优势。“产品特色与声誉能够体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生产历史,有特定的加工工艺。这些就是申报‘地标产品\’的核心内容。”宜宾市质监局质量监督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大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宜宾来说,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条件。

形成合力 重点开发普适产品

而地标产品的保护和打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郭五林看来,宜宾在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方面,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状态。“政府、媒体很关注,很多商家却不重视。”

比如申报南溪豆腐干地标产品工作开展初期,一些企业就呈现出只重视自身品牌,轻视地标品牌的态度。“商标免费用,他们都不用。”南溪区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通过政府组织的外出考察、系统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让各大企业认识到了地标产品的重要性。

“政府的引导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选择上要注意筛选。”郭五林说,要打响品牌,产品的普适性和推广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产品是否立足本地文化、有没有普遍的适应性。比如宜宾的双合千张,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惯,要想推广就比较困难。”

另外,产业化发展也是宜宾地标产品打造上的一个重点方向。“和发达地区比较,宜宾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杨中才说,目前宜宾地标产品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地标产品的经济功能发挥得不够。“现在就是要把它们做强做大,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高端发力,形成合力效应,打响‘宜宾产\’的品牌。”

新闻推荐

安利志愿者助阵特教音乐会碗盆敲打出特别交响乐

5月15日上午,“爱的光芒把心照亮”安利特教模拟城市音乐会在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顺利举行,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志远等领导出席活动。在志愿者们和老师的陪同下,由该校学生组成的“小花儿乐...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