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旬老人用钢笔画出乐山古镇风情

乐山日报 2016-07-30 18:46 大字

孙毓濂认真作画《犍为文庙》《犍为罗城古镇灵官庙》《嘉州叮咚井》《乐山古镇苏稽石桥》《乐山育贤门》孙毓濂和他的孙子孙闻共同创作的钢笔画集《古韵乐山》■蒋和  文/图

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将厚重的古镇历史和秀丽的乐山风光,与作者灵动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法融合在一起,一幅幅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画面便被定格在方寸之间,让观者油然而生去古镇一游、到实地一看的冲动。

“我就是想用手中的钢笔,画出我们记忆中的乐山古镇,让人们记住乐山古文化。” 孙毓濂老师在交流时说。

初见孙毓濂,是在他位于中心城区乐山港码头的画室里。他的画室是一套老房子,面积不大,干净而整洁,过道里的一个蓄满清水的大缸里,三两片大小不一的荷叶铺于水面,主人的雅致之情便衬托而出。三伏天里,一桌一椅,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在电扇的摇摆中,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一幅幅蓄满对乐山古镇的怀念与喜爱之情的钢笔画诞生了。远观,一幅幅画,将精致而古雅的乐山古镇再现了出来;近看,则不过是一些细细的钢笔线条,而就是这些线条,倾注着他对乐山古镇不舍的情怀。

孙毓濂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很小的时候,随着家人来到了人文底蕴深厚的水乡五通桥。面对古朴的小桥,弯弯的流水,临河的黛瓦粉墙,他就不自觉地想用手中的铅笔,把它们纳入自己的一方白纸中。在这种喜爱画画的氛围中,他慢慢长大成人,后来在五通桥茫溪中学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并主讲美学。在授课之余,他接受了零散的工艺美术教育,创作了部分宣传画。然而工艺美术毕竟与绘画不同,美术只是他们的功底,目标是设计,自然对他们没有绘画创作的要求。然而,不安分的他在学习工艺美术的同时,也在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孙毓濂说,他一直就有一个梦想,想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乐山的古镇。为此,他用了4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乐山的古镇,并拜访了目前健在的老人,向他们了解古镇过去的风貌。最初,我想用油画的方式表现,但太费时间,且色彩不易把握。于是,我试探性地拿起了钢笔,使用素描的技巧,画出了交错而复杂的线条,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古镇美景以及古镇的生活场景活现了出来。一幅画从写生到画好,他要画上一两个星期,有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终,121幅乐山古镇钢笔风景画如愿完成。

他的《乐山大佛》、《乌尤寺罗汉堂》、《乐山关庙老街》、《夹江华头古镇》、《峨眉罗目古镇》、《犍为文庙》、《沙湾丰都庙十殿》、《井研雷畅故居》、《五通桥花盐街虹桥》等系列作品,的的确确让人痴迷、陶醉、兴奋。看得出,孙毓濂老师有深厚的素描和中国传统白描功底。他的画作在深入作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速写工具可能的各种表现语言,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特征,稳定、活跃画面的效果,使画面通透、轻松。产生抑、扬、顿、挫的层次,这样的线条里同时也兼具体、面的变化因素。不仅如此,他还在对深色背景刻画处理的同时,将前景的受光物体以烘托的办法表现出来。对杂乱的形体,进行归类、解析、分组,直至反映到画面上。他的钢笔画,表现的不只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活的本真和追求,是对自然的赞美和真实写照。

孙毓濂说,我并不奢求什么,只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乐山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孙毓濂,1941年出生,四川宜宾人,中文专业毕业,五通桥茫溪中学退休教师。早年习素描、水粉、油画,美术题材主要以花鸟、梅兰竹菊为主,创作出许多清新自然的绘画作品。

新闻推荐

赵爱明在市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29日)

同志们,朋友们:在2010年即将来临之际,市政协在这里举行新年茶话会,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喜迎元旦佳节,共谋攀枝花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向参加茶话会的各位...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