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汤宾: 突破细腻与空灵 凸显旷寂与韵致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7-19 23:03 大字

□杨蜀连

一次偶然,在一本《汤宾花鸟画集》里读到这样一幅画,印象颇为深刻:地上散放几根粗大的伐木圆柱,嶙峋却顽强伫立的原木支架上,随意地横着一根早已风蚀镂空的残木,残木上栖息着两只安静的鸽子,一些蓝色枝蔓在原木间旖旎散乱地低垂、环绕、依偎,画面表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某个寂静院落的一角,但视觉感很美,通透厚重,墨色干湿枯凝,似乎可以嗅到孤独安静的院子角落里松木的芳香,以及两只秀雅的鸽子低吟的细语。墨韵点染之间,渗透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深情与自然,有着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种元素——素朴的安静。汤宾先生的作品里,似乎可以读到德国画家丢勒在绘画时的严谨与幻想交融的影子,隐喻与线形之间,有亲切,有情感,有油画的写实,又有国画的意蕴,极易引起读画者飘渺浪漫的联想。因此,就在这一刻,画家汤宾作品中透出的笔墨花雨、轻拢慢捻、舒朗清雅以及对画家创作题材独特视角的好奇,就恍若一道难以抹去的深痕,瞬间印在脑海里,从此挥之不去。

画家汤宾中等个头,面容祥和,身材微胖,看起来很敦实,不像一个画家,气质与穿着倒像一个国家机关干部。他的言谈舒缓随和,让人感觉轻松。他话不多,寥寥数语,实诚而亲切,没有生疏与距离。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温和随意的笑意,沏茶、落座,指着水果让在座的朋友们自己随便吃,并说:因为有些人不喜欢别人削水果。于是,气氛就在主人的随和中散发出愉快的自由与轻松来。汤宾先生自身所散发的素养与淡定,赋予了采访交流中随意轻松的气场。或许,很多专业的书画评论家对中国国画的评论都着重于笔墨的趣味,色彩皴染,构图线条,但是,于我个人而言,评论一个艺术家,更愿意透过书画家作品的笔墨、构图、色彩、主题,去读到艺术家个体的人物性格、内心深处的灵魂以及他深藏心底过去岁月里的遥远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或许就如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了岁月的阳光与风雨,奠定了艺术家的个体视觉符号、艺术灵魂以及美学思想的坚实基础。

小时候的汤宾之所以接触到绘画,是缘于自己的舅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汤宾的舅舅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曾经教过著名画家罗中立。读小学的汤宾,跟着舅舅学画,首次接触到了西画的素描、色彩,开始步入油画的学习。除了家里有一个在美院教授画画的舅舅外,汤宾说,自己之所以如此喜欢绘画,还有一个画面是他终生难忘并至今铭刻于心的。大概五十多年前,在成都西安路读小学的汤宾正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静静等候老师的到来,可是,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十多分钟啦,老师还没有来。静谧中,教室外突然闪进来一个瘦高个子,玉树临风。他走上讲台,不说一句话,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大的字:王学松。然后,他转过身,定定地看着大家,汤宾看见他的脸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只见他对着教室里的全体小学生们气定神闲地说:我就是你们的美术老师王学松。王学松老师这一自我介绍的画面,至今依然如电影画面一般时时闪回在汤宾的脑海里。这么帅气的开场白,注定让读小学的汤宾对美术老师王学松先生崇拜不已。汤宾记得,读小学临摹的画作《飞夺泸定桥》,就是在王学松老师的教导下完成的,王学松老师还在学校公开表扬汤宾画得好,这让小小的汤宾绘画信心大增。随后,几十年的绘画历程走过来,如今早已经成为职业画家的汤宾都忘不了这位玉树临风飘然而进教室的王学松老师。“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时期,遇到某一个人,听到某一句话,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回忆起小时候的王学松老师,汤宾感慨万分。

读汤宾的绘画作品,能捕捉到他的老师秦天柱先生的影子,淡雅、素朴而透出浓郁的文气与深邃。汤宾谈到自己的恩师,诚恳地表示:“我一生只拜一个师,2000年初,我拜了秦天柱先生为师,我崇拜品高艺高之人,决定拜之为师,终生以天柱先生为师!”十几岁开始,汤宾从油画改为画国画。“因为,当时,我似乎在国画里找到了自己绘画的感觉与方向。”大概在二十多岁时,汤宾就开始研究齐白石的水墨,特别是虾,在汤宾眼中,齐白石画虾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汤宾好学,喜欢琢磨与思考,常常在月色阑珊夜深人静时品读前辈佳作,挥毫写意,思考创作,有时候直至天明。他极其重视作品的艺术性,即使一笔一墨稍有不满,也会一撕而弃,毫不保留。他说:“我不会把自己不好的作品留存在世。”如此严格要求自己的画家汤宾,在岁月的磨砺中正逐渐把自己对艺术的探索与思考融入到情怀之中,也似乎在将自己慢慢熬成一锅浓郁的“老汤”,自在自得在绘画艺术的殿堂里驰骋。汤宾的作品里,我们读到的是欢快、喜悦、安静与恬适,偶尔也读到他作品中的孤独与清冷,但或许这正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所在。由于画家本人有西画的绘画基础以及对西画立体构成元素的学习,因而,汤宾的作品里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前面所看到的木桩,原木、枯木等中国国画的水墨浓淡虚实间融入了西画的光影构成元素,就不言而喻了。这或许就是汤宾的包容,既是他本真的性格,也凸显浸润在他丰富的艺术作品里。2015年,汤宾的绘画作品《百鸟图》参加四川省首届艺术节文华美术奖获得最高奖金奖。这幅《百鸟图》是画家近年创作题材的突破:作品构图奇妙、笔墨凝练、虚实相加、留白空灵,在画面里毫无拥挤感与突兀感地描绘出一百只各色翠鸟的栖息、安静、活泼、飞翔以及静谧地伫立,画面唯美而空灵。墨色浓淡之间,画家大量国画水墨黑白灰的运用,以及点墨之间使用的靛青、朱砂、明黄等错落交融其间,使其笔下的各种鸟儿除形态身姿外,又旖旎地呈现出各种风姿不同令人遐想的淡然色彩。这幅作品展现出画家汤宾几十年来对国画水墨的探索与创新,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获得金奖,就名实所归。多年来,勤奋刻苦的汤宾佳作频出。

汤宾自称老汤,这有趣的名号“老汤“也被他常常用在自己作品的题跋中。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预言式的抽象品。因此,书画家绘画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与情感表达。无需赘言,汤宾是传统的,但他又在继承国画传统水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探索与创新。大量使用线条、西画素描的影子蕴涵其中,这样的探索与行走,汤宾还在继续。

目睹汤宾画虾,细腻精致与写意淡雅中,他突然使用的“悬笔”,那种灵动轻巧流畅,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而是岁月的积淀了。画木,画鸟是汤宾的另外一个特点。《春消息》《寒山露凝》《觅秋》《池水幽幽》等作品还可以读出花鸟画家汤宾独特的个人符号:粗粝与细腻,顽石与繁花交融,透出作品的思想性与画面美感。他善于用线条来表现一种丝丝入扣的朦胧意境。譬如,他的作品《一帘幽梦》:竹帘、奇石、山雀,三分之二的画面是细密的竹帘,你可以感觉到这一扇竹帘一篾条一篾条相互牵挂的纤细,也可以透过竹帘稀落镂空的残缺,望见那竹帘外你可以尽情想象的大片翠竹林。淡墨的绿,剔透的石,呆萌的鸟,渗透出画家性格特征的丰富性,颇有“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以及“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的清冷自在与隐士之风。

艺术简历

汤宾,1959年生于四川宜宾。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花鸟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协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约画师,省政协书画院画师,北京巴蜀画院画师,四川西蜀花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师。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投会8月举行

(记者庄媛)7月18日,记者从省旅发委获悉,由四川省政府、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于8月4日—7日在成都举办。大会将以国际化、专业化、...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