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亲的脚印

内江日报 2015-10-11 23:50 大字

◇张小平

每当我看到父亲肿胀的双脚,便鼻子发酸,心里难受。回想父亲这双走了八十年的脚,回想这双脚走过的足迹,不得不叫人感慨。

八十年前,父亲出生在一个农家,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四岁时就蹒跚着小脚带妹妹们。八岁开始,父亲到私塾念书三年。从那时起,父亲就开始放牛,帮着爷爷干农活,老家的山坡田野,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1946年,因家贫,祖父母让父亲停学,在家里干活。这一年父亲十一岁,他用稚嫩的双肩、小小的双脚,和大人一起承担生活重担。

解放后,父亲迈着活力四射的双脚与工作队一起走乡串村参加土改,老三区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成长的脚印。青年时期父亲双脚成型,在政治觉悟上也成长起来,是入党积极分子,在理想追求上踏出了坚实的脚步。1954年除夕前,怀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报国理想,父亲光荣地参加了志愿军。传统佳节春节来临时,父亲和新兵一同乘汽车、坐火车向异国他乡挺进,翻巴山蜀水、越秦岭楚城、出关外长城,最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双脚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在朝鲜驻防的日子里,父亲和战友们见识了滴水成冰的严寒,忍受了三个月不能洗澡的无奈,受到了成群虱子的纠缠……他们的煎熬,换来了朝鲜人民的和平安宁。朝鲜,留下了父亲难忘的脚印。

1958年夏天,父亲从朝鲜回来,同亲人团聚。短暂相聚后,又到位于重庆大渡口的重钢工作,又是一个三年。这三年,他经历了大跃进运动和生活困难时期。他当过夜校教员和司机,重庆的炎热令他终生难忘,同朝鲜的寒冬一样。四十摄氏度高温天开卡车,驾驶室里有五六十度,裤衩每天不知要被汗水浸泡几次。他的双脚为国家的钢铁生产作出了贡献。1961年,父亲调到成都五冶公司。成都气候好,父亲喜欢这个城市,但他只呆了一年。1962年响应支援农业的号召,父亲主动申请回乡。

1968年,为了多挣工分,父亲到瓦厂干活。夏天,人在牛毛毡工棚里别说干活,就是呆在里面就会汗流不止,高温潮湿、黑暗脏乱的环境里蚊虫肆虐;冬天,工棚里寒风刺骨,冷得人发抖,可父亲还要光着脚板、捋起裤腿、挽上衣袖踩泥、和泥、转模、制坯……父亲瘦削的双脚,支撑着一家老小的生活。

1978年,是父亲人生的大转折。在生产队里受人欺凌、疾病缠身的父亲看书学医,他拿自己做实验,成功制出价廉易找的药品,他研制的药,使人几十年的胃病得到了根治。父亲开始卖药了,可队里不允许。在水利工地煮饭的母亲提出同父亲换工,让他去煮饭,自己顶替父亲干重活,父亲每天下午就有时间走村卖药了。

借改革开放的政策,他找到了发家之路。从此他白天干活、卖药,晚上看书、实验,医术提高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找他看病。父亲行医的足迹从老家到凌家、内江城区、自贡、宜宾,甚至到过成都、重庆。父亲瘦小的身体背着十几斤重的药箱,长满厚茧的脚掌走遍了川中大地。后来,几个药房诊所也留下了他诊病的脚印。如今,父亲八十岁了,身体不好,可他仍在把脉看病,即使卧床生病也是如此。

八十年来,父亲不知走过多少山山水水、农户村庄、大街小巷,很多条路上,都曾留下他平凡而坚实的足迹。如今,他的足迹虽早已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却永远清晰地留在子孙的心坎上。

新闻推荐

大假还未完 他们已上路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骁)“谁不想和家人多待几天啊,可是又不得不走。”2月11日,在内江北站,来自东兴区椑木镇的刘瑞和其他外出务工一样,挥别家人,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途。手里提着土特产,行李箱里...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父亲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