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泸州七旬老人玩“洋盘” 研制机器人磨豆花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20 00:40 大字

8月14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摇翔路的一家餐厅内,两名高挑“美女”慢悠悠地推着石磨磨豆花,推磨、加料,“手法”十分娴熟,她们从早忙到晚却并不叫苦叫累。而在店门口,还有一名美女挥手招客,满面笑容、彬彬有礼,引来红火生意。“美女们”并非是店主邹属民请来的服务员,而是他亲自发明的机器人。日前,记者走进这家餐厅,了解邹属民发明背后的故事。

手绘千张图纸

誓让机器人推石磨

现年72岁的邹属民家住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上高中时就立下了“让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理想。从当时的成都工学院毕业后,他当上了一名工程师,在工厂从事技改、科研等工作,曾参与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超导电子照相机试制、宜宾五粮液星火计划项目——39度五粮液自动化包装线设备的设计研发等。

1989年,邹属民“下海”创业,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发明创造中。

“全世界都在研究机器人,但主要都用在汽车制造业以及有毒、有害而危险的场所中,能否让机器人贴近群众生活?”去年年初,灵感不断的邹属民突然又萌生了一个新的发明灵感,并且这一次,他想将科技与传统相结合。

石磨豆花老少皆宜,营养可口,但现在城里人几乎很难吃到了,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人工磨浆方式费时又费力,少有人愿意干,于是,他决定发明推石磨的机器人,开个“机器人餐厅”,销售正宗的石磨豆花。

说干就干,去年10月,邹属民开始设计,他不分白天黑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手绘1000多张图纸,自主设计了推石磨磨豆花机器人的所有结构和部件,同时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后,他又从农村找来石磨,投入数万元资金,购进相关材料,全力研制推磨、添料和迎宾的机器人。

技术两次改进

机器人推豆花好新奇

“相对而言,迎宾机器人研制较为简单,仅仅是转身和摆手等简单动作,而推磨、添料机器人就比较复杂了。”接受采访时,邹属民告诉记者,推磨和添料的机器人先后问世,然而,一代机器人因动作僵硬,速度不畅,仿真效果并不好。后来,邹属民又不断改进,除在外形上重新设计外,内部设备结构也作了调整,可测试时,才发现这第二代机器人舀瓢和下料漏斗出现周期性的碰撞,发出难听的噪音,而且下料也不确定。最终,经过反复研究,邹属民将设备装置由气动改为了连杆行星齿轮结构,从而使下料准确,噪音降低。

今年4月,由石磨、推磨机器人、添料机器人和定量给料器四大部件组成的石磨机器研制完成,性能让邹属民非常满意。当月26日,“机器人餐厅”开始营业,美女机器人正式“上岗”。连月来,“洋盘”的美女机器人以及现推现做的豆花,引来众多市民围观,“机器人餐厅”顾客爆满。

据邹属民介绍,机器人推石磨的发明运用了电、力、声学原理,与传统的人工相比,机器人不吃不喝不拉不洗澡,具有环保干净的特点。其次,机器人任劳任怨没脾气,还可日夜劳作,大大增加产量。此外,机器人每次添加12颗豆子,且每次漏下的水量都均匀,保证了豆浆质量稳定,绵而不老,香甜嫩滑。

“别小看‘她们\’,一天24小时可以节约人工开支600多元。”看着心爱的“美女们”,邹属民给记者算起账来,机器人一天24小时仅用36度电便可推120斤干豆,两名机器人24小时的劳作成本仅36元。如果人工作业,按一人8小时120元工资和一度电1元的价格估算,两名工人24小时就要开支720元,比机器人的成本高出684元。

研制不息

“机器人餐厅”开往全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邹属民发明的机器人推石磨已经成功注册了“石井花”商标,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石磨豆花不仅是川南美食,更是民间“九大碗”的主料,然而,如今真想吃上一碗实在不容易。最近,邹属民陆续又制作了几名机器人,在该市纳溪区和叙永县进行推广,开起了“机器人餐厅”连锁店,引来很多商家登门求加盟。

“机器人虽然正常投入使用,但离我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目前,邹属民正在潜心设计研发机器人送菜、炒菜等项目,一旦成功,整个餐厅服务均可由“清一色”的机器人完成。同时,邹属民已经和泸州成邦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签约制造合作事项,共同开发产品市场,进一步加强机器人的升级和完善工作。

未来,邹属民将加大研制力度,争取发明出更好的机器人,制造出更多会做事情的机器人,将连锁店开到全国各地,让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

刘传福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文/图

新闻推荐

美丽中国 山水宜宾

8月22日至28日,以“美丽中国·山水宜宾”为主题的2015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宜宾举行,这场与历史文化承接、与现代文明对接的文旅盛会,打开的是宜宾走向国际的大门,更酝酿着越来越多值得期待的奇迹与...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