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民族之名义,狂欢 ——记“三项重大活动”先进集体市文广新局

攀枝花日报 2015-01-04 03:4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娇   

2014年11月21日,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攀枝花圆满落幕。

2010年9月29日,攀枝花市成都市手中接过举办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大旗。攀枝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自此开始了长达4年的策划和筹备工作。

没有办全省性大会的经验,只有通过考察、学习,收集不同类型的赛会举办模式。场地选择、人员接待、民族沟通、赛会组成……每一项看似简单的事情,给了大家无尽的压力。怎样才能办好省少数民族艺术节,这对市文广新局来讲,是一个挑战。

漫长的4年筹备期,他们枯燥、乏味地重复每一项准备工作,细致、耐心地反复对待每一项筹备事项。回想起曾经准备的过程,市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尽在其中。  

1400余天的准备、全身心的投入,最终凝结成4天的精彩展示,全省少数民族同胞在攀枝花,以民族之名义,尽情狂欢。

成功的背后,汇聚了他们的胆识、勇气、耐心、毅力,展现出了攀枝花对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作出的努力。

“既要让赛会成功举办,也要让客人宾至如归”

郑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主要负责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组织统筹协调工作。

第一次到郑梅办公室,她正在准备新年广场舞的文艺比赛。这样的比赛对于已将省级赛会活动拿下的她来说,实在是“游刃有余”。

2012年,市文广新局调整处室职能,郑梅从那时候开始接手民艺节的筹备工作,“这几年只有三个字概括——‘太辛苦\’。”郑梅说,一开始承办省级赛会,她也毫无经验,但必须立即着手策划,否则时间来不及。

本来想要听郑梅讲述曾经如何艰辛地准备这样的赛会,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自己微不足道,成绩的取得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谁都不容易,从总体方案的制定、场馆选址、接待方式等等,都是大家‘磨\’出来的。”说着说着,郑梅将曾经遇到的艰辛当成了趣味故事讲给记者听。

“我们差点将会旗退还给省上了。”想起整个筹备团队曾经打的“退堂鼓”,郑梅不禁笑了笑。她说,经过前期的考察、学习,攀枝花筹备工作就遇到了第一个“硬伤”——赛会的主场馆不能满足省民艺节需求。放眼整个攀枝花市,最好的场馆却是一个小小的学生礼堂,整个团队对这个无可奈何,经过几番挣扎,不想这样认输,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能在宽敞明亮、功能齐备的正规剧场举办赛会,我们就在条件有限的学生礼堂中比赛;我们不仅在灯光闪烁的室内表演,也让演员们更多地到市中心广场、到学校操场、到部队训练场、到农村乡坝的阳光下起舞,以更好地达到文化惠民的效果。

“既然‘硬件\’差了点,我们就在‘软件\’上多下点功夫。”郑梅说,组织统筹,既要让赛会成功举办,又要让客人宾至如归。在“软件”上下功夫,就需要细致、再细致,耐心、再耐心,“举办这样的赛会就像在下一盘棋,每个人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各司其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当攀枝花市政府将省民艺节会旗交接到宜宾市政府手中时,全场爆发的掌声不仅欢呼这场赛会的胜利,更是称赞这些幕后筹备工作人员的努力。

“让民艺节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思想是艺术的灵魂,是统揽晚会的纲和魂。赋予文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导向,打造全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舞台,是整台晚会的创作主旨。2014年11月18日,攀枝花市政府承办的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拉开了帷幕。

“文化馆承接了民艺节演出和比赛方面的主要工作,想展示攀枝花少数民族特色。”本次民艺节活动总策划、攀枝花市文化馆馆长李建超说。

前几届民艺节的开幕式表演全部由专业剧团完成,但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开幕式表演,全部由攀枝花非专业剧团和演员完成。

“这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回想起当初自己的异想天开,到最后成功的事实,李建超心有余悸。  

追溯到3年前筹备工作之初,李建超想要通过民艺节这个平台打造让全省都惊艳的歌舞剧,打响攀枝花民族文化品牌。但没有足够的经费、没有专业的剧团,残酷的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击。但是他还是想通过民艺节,将攀枝花的民族文化留下来,作为攀枝花的文化品牌传承下去。

“很快我们就调整了思路,改变歌舞剧的表演模式,整个创作团队经过一年时间的策划、构思,才确定开幕式表演风格、艺术形式。”李建超说,整个筹备过程他都没落下,音乐、舞蹈、服装、道具……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开幕式作为攀枝花市的参赛剧目,让我的压力很大,业余团队能否胜任,外界很多质疑,我给全体演职人员鼓劲:要用我们的实力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开幕式表演。”

那段时间,李建超每天连饭都吃不踏实,常常刚端起饭碗,就一个又一个地接电话。从演员进入排练,到合成、联排、彩排,每天都到现场,关注排练情况。

2014年11月18日10:00,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攀枝花学院会堂开幕。李建超一直在现场指挥、协调。一个小时后,当听到观众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来了,那种完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兴奋感席卷全身。“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我没有听够我们自己唱的歌,也没有看够我们自己排练的舞蹈。”李建超说。

“我们做的是最好的”

刘颖慧,是记者在其他两位采访对象口中听说“冒着生命危险在布置展馆”的筹备工作组成员。她是市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室主任,负责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

“我入职10年,以前基本上是去外地参加展览,很少有自己办展览。”刘颖慧从两年前开始接手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的筹备工作,“这项工作考究细致,在场地划分的时候要考虑各市州代表队实际参展作品数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两年的场馆布置,刘颖慧可谓“费尽周折”。“场地位置偏了,有的代表队要找我们‘麻烦\’;地方小了,参赛作者要我们多安排点地方。”想起整个场馆的布置,刘颖慧说,攀枝花没有专业的展馆,只能按照已有的条件,尽量布置好。

“不仅要脑力好,还要体力跟得上。”刘颖慧说,艺术人很随性,你得跟上他们大脑变化的速度,他们随时心血来潮会让你手忙脚乱,开展前一天还有代表队给她打电话要求增加展位面积,场馆布置的工作人员很少,自己必须上阵搬东西。

临近开展,刘颖慧在不停地和各代表队衔接的同时,还到展馆内查看参展区域划分和布置情况。场馆电线线路布置的施工队将线搭错,造成电线漏电。刘颖慧在调整展馆内部布置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靠在金属上的展馆内柱电线。“当时整个电流从头到脚过了一遍,幸好半分钟后就自动脱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颖慧开玩笑地说:“一开始只是晓得脑力、体力都要用上,没想到差点搭上‘生命的代价\’。”

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市民族体育馆如期开门迎客。开展首日,参观人次便已突破1万。

“我们做的是最好的。”回过头来看这次民艺节的作品展,刘颖慧说,她和整个团队从参展作品的尺寸、数量的改动、参展区域的划分,到为参展代表队准备展板、裁纸刀等,一一俱全。 

11月21日,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闭幕了。在采访过程中,每一位采访对象都有一种“百战归来再读书”之感,用自己实际“参战”来梳理过去,沉淀智慧,用足够的情感和经验积累去感知未来将要遇到艰辛和困难。

新闻推荐

宜宾港打造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

俯瞰宜宾港一角(12月30日摄)。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的宜宾港水运条件十分优越,顺长江“黄金水道”直通大海,千吨级货轮可全年昼夜通航。截至年底,四川宜宾港今年已吞吐货物358.8万吨...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