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艾公益组织不能忽略的“红丝带”

宜宾晚报 2014-12-03 00:02 大字

晚报记者 张玲 刘佳 文/图

就像艾滋病宣传日的标志红丝带一样,宜宾市蓝梦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蓝梦”)负责人刚刚(化名)说,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的公益组织更像是MSM(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一个“家”。

这里,成为他们的避风港,也是他们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11月29日,让刚刚和蓝梦的其他志愿者欣喜的是,这是蓝梦告别过去“宜宾市关爱小组”名称的时刻,更是蓝梦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的日子。这意味着,经过3年多的努力,蓝梦受到官方认可,成为宜宾市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防治工作的MSM社区非政府组织。

细心呵护的“家园”

一个月前,蓝梦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宜宾老城区大南街的一幢商住楼内,行政部、检测室、学习区、交流室……在20多位志愿者的辛勤工作下,蓝梦的办公地点有了各项功能分区,比过去显得更加规范。同时,官方对于蓝梦的认定,让包括刚刚在内的志愿者们满怀激动,这也表明了从官方到社会对MSM这一特殊人群的进一步包容。

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蓝梦在宜宾MSM圈内逐渐有了名气: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经过蓝梦的初筛后,获悉了自己的病情发展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一些困惑自己性取向的人士,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一些懵懂叛逆的青少年,在志愿者的干预下,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干预、咨询、检测、心理辅导,蓝梦开展的一项又一项公益事务,让许多MSM人士找到了“家园”。

刚刚说,蓝梦目前共有28位志愿者,其中包括他在内的3位是专职,其余的人是兼职。从2011年3月蓝梦的前身“宜宾市关爱小组”成立以来,志愿者们悉心呵护小组的建设和成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维护小组的工作运转。

严酷的“高危”现实

蓝梦另一位负责人杨过(化名)介绍,2011年5月4日,在“宜宾市关爱小组”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公益户外活动中,前来参与的有上百人。在活动现场开展的艾滋病初筛工作,得到了积极响应。有人当场筛出HIV检测呈阳性,这基本意味着已经感染了病毒。“我们马上动员检测呈阳性的人前往定点医疗门诊接受治疗,同时也意识到了公益宣传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这个群体所要面临的现实的严酷性。MSM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我们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其他人。”杨过说,这样的定位得到了圈内人士的共识。

在一些MSM人士聚集场所,志愿者们会开展防范艾滋病宣传知识讲座、制作宣传展板、发放避孕套等用品。刚开始,有人不理解,有人很排斥,但志愿者们秉持一颗真诚的心,搜集艾滋病病例报告等资料,详实地向MSM人士倡导“早期治疗,远离病痛,健康生活,精彩人生”的理念。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蓝梦被宜宾市疾控中心确定为 “翠屏区MSM人群HIV国家哨点现场采血点”, 在MSM人群中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多次获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迄今,在省内二级城市同类公益机构中,蓝梦的工作开展情况算是较好的。

困境与瓶颈的纠结

近年来,随着科普及宣传的愈加到位,人们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普遍有了常识性了解。但是,对于如何防范艾滋病、安全生活、保持身体健康,很多MSM人士的认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蓝梦经过3年多的发展后,仍然被资金问题所困扰。志愿者们开展义务艾滋病初筛、心理辅导、MSM活动特点调研等活动,以及蓝梦的办公场地经费等,都由蓝梦所争取到的几个项目资金以及志愿者们出资支撑。“有时要给一些艾滋病人开展临终关怀等活动,志愿者们为了省钱只得步行到达医院或患者的家。”刚刚苦笑着说,自己以前在外地经商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了蓝梦的建设中。另外,志愿者们时时感觉到自身知识、专业水平、操作技法的局限,希望得到业务主管部门、医疗部门的更多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快速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更多特殊人群服务。

“我们做公益宣传,就是希望同伴们能为自己竖起保护屏障。”刚刚说,一些经过志愿者们的帮助后使生活有了明显改变的人,让志愿者们感觉“再苦再累的付出都值得”。

新闻推荐

老交警退休前 站好最后一班岗

11月28日,是宜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管一大队民警———彭文海光荣退休的日子。当天傍晚,在城区人民路,彭文海仍坚守在伴随了他28年的斑马线上,指挥交通、扶老携幼、送别迷路的儿童,他...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