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使“刘姥姥”

宜宾晚报 2014-12-06 00:00 大字

晚报记者 张新 文/图

刘兰军说:“护士的微笑最美。因为一个微笑能让患者病痛减轻,能让绝望的病人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温暖一颗因疾病而变得冰冷的心。”

早晨8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B区门诊部的健康体检中心已是一派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刘兰军一身白衣,腰板儿挺直,像千军万马也能指挥若定的将军。

医之誓

哪怕再苦再累再受气

下辈子还想当护士

体检中心就是她目前的“战场”,她主要负责统筹协调。这工作说起来空泛,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千针万线。与要来体检的单位衔接联系、分配时间、接受咨询、收集查找体检报告、安排早餐、还有各种突发紧急事件……在体检人员最多的秋季,她一个上午要安排接待600多人体检,一天要接打200多个电话。

“哎呀,那真是……”想起那场面,她用两根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承受了疲累,转而露出一个笑容。

她说:“我是这里的主人家”。

医之事

两个夜晚

刘兰军16岁下乡当知青,19岁进入宜宾卫校护士班学习,21岁来到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耳鼻喉科)工作,至今没有离开过护理岗位。

戴起白色的燕尾帽、穿上偏襟的护士服,打针、发药、铺床、输液,交班、接班、白天、黑夜,41年时光匆匆,就这样日复一日在照顾病患中度过。

刘兰军说,自己永远记得1975年的一个夜晚。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及他们除了救死护伤的荣耀和成就感之外,必须面对的痛苦甚至绝望。

那个深夜,五官科有四个危重病人需要急救,其中三个都是罹患了耳源性脑脓肿的农村娃娃。但无论医生和护士再如何拼尽全力,仍然没能挽回他们稚嫩的生命。

当时,她已当护士两年了。但在那一夜,她才第一次痛切地感受到当时医疗技术的局限,知晓生命的脆弱,体会了医生护士在面对病人死亡时,那种不亚于家属的痛苦与沮丧。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刘兰军曾渴望成为真的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天使美丽,而是因为天使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然而,只有直面过死亡的残酷,依然不言弃不言败,才有资格被称作“天使”。

三年后,又一个冬夜。一个病人被石灰烧伤眼睛,进修医生给予了处理。但当时的进修医生多是边学边干,水平有限。晚上回到宿舍,进修医生一翻书,才发现处理时忘记了最后一道程序———为病人打一针维生素C。

病人透露过自己暂住城区南街亲戚家。其实少了打针那道程序并非致命失误,但刘兰军还是和进修医生一起,在半夜十二点,走进寒冬的冷雨里。

两人都是女孩子,互相掺扶着,一人打伞,一人拿手电,从文星街走到南街,敲开了街道居委会的门,请他们帮忙找人。直到半夜两点,居委会的人答应第二天早晨一定问到,她们才又离开。

刘兰军说,去的时候心急,担心找不到,还没觉得冷,回程的时候冷得直打哆嗦。两人刚走不远,就听见远处有人大喊“抢人了!”只听远处纷纷杂杂闹成乱麻,身边还是黑漆漆的街道空无一人,两个人吓得魂飞魄散,在泥泞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拼命跑回医院———时隔三十余年,当时的情景刘兰军仍历历在目。

医之誉

从“编外妈妈”

到“刘姥姥”

刘兰军说:“护士的微笑最美。因为一个微笑能让患者病痛减轻,能让绝望的病人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温暖一颗因疾病而变得冰冷的心。”

生命脆弱,人力有时无助。刘兰军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来抚慰病人的痛苦。

曾有一个8岁的小患者在耳鼻喉科做了手术,孩子父母因工作原因必须赶回江安。在孩子十多天的恢复治疗中,刘兰军成了孩子的“编外母亲”。她每天提前到医院照顾孩子的早餐,下班后安排孩子的晚饭,帮助孩子洗漱,休息的时候,还把孩子带回家给他做好吃的。

小家伙康复出院的时候用小手抱着刘兰军,悄悄地问:“我可以叫你妈妈吗?”这是最大的褒奖,刘兰军当场热泪盈眶。

除了在病患中有好口碑,刘兰军在医生护士心中也是“偶像”。

健康体检中心主任王学华说,来到体检中心的这几年里,刘兰军365天都没有缺勤,任何事都以身作则,非常敬业、负责、认真,为年轻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刘兰军是2009年退休后返聘回来工作的。小护士们最初叫她“刘老师”,后来开玩笑简称“刘老”,现在,大家一致称呼她“姥姥”。

“姥姥是我这辈子最佩服的人,也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护士韦晓琴说。在她看来,刘兰军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不管多晚,永远都跟年轻人一起加班,做事井井有条,记忆力非常好,“她是我们这里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医之思

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从五官科到普外科,到现在的门诊部,刘兰军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既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遇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遭受过病人和家属无理的怒骂,甚至挥舞的拳头……面对近些年紧张的医患关系,她无奈地引用小护士们常说的一句话:“哪天不挨骂都不正常。”

刘兰军向大家推荐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青年医生》,“里面描写的医患关系,是很现实的。”她说:“医生也是人,脱了白大褂一样是病人、是家属,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病人和家属理解和信任。我们是一条战线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采访中,刘兰军说起自己曾照顾过的一个只能用胃管进食的喉癌老人。老人每天只能僵硬地趴在床上,熬着日子,数着时间,等着儿子来看他。刘兰军看到这个情景特别心酸。其他病人送来一只养在鱼缸里的小乌龟,刘兰军就把那个鱼缸端到了老人的病床前。看鱼缸里的小乌龟爬来爬去,成为了老人唯一的乐趣……

这已经是多年前的旧事了,但提到这个老人,60岁的刘兰军仍然止不住流泪。

41年了,最直接地面对过生老病死的残酷真相,别人以为她已是职业得“刀枪不入”,但那些病人曾经历的痛苦,化为她内心隐秘的伤痕。“每个医务工作者心里都藏着不止一段的遗憾。”刘兰军说。

新闻推荐

宜宾隆重表彰见义勇为先进

晚报讯昨(8)日,宜宾市召开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表彰大会。受市委书记王铭晖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出席会议并讲话。5月12日16时50分许,宜宾城区南门桥上,驾驶员肖坤明驾驶的14路公交车发生人为纵火...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天使“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