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记住他们寻找我们身边的抗战老兵——内江市志愿者寻找帮助抗战老兵的故事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纪念日。69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沉痛不能被淡忘,当年为驱除侵略者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军人不能被淡忘。
在内江,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团体,他们关注抗战老兵,寻找抗战老兵,给抗战老兵带去关爱……
◇本报实习生 晏治权
一段视频:
引出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团体
2011年的一天,内江某网店老板张琳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视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记者到缅甸出差,发现那儿流落着一群中国的抗战老兵,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带着这群老兵回了家。“我看了感触太深了!”张琳说,当时她就想,自己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抗战老兵,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需要帮助吗?张琳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这事。
同年,张琳浏览到一个叫作“关爱抗战老兵”的网站,“里面的信息让我找到了方向。”张琳说。她随即在网站里查到了四川“关爱抗战老兵”QQ群,并加入该群。她发现,四川现在还有几百名抗战老兵。一天,她看到群里有人说要去看望宜宾的一位抗战老兵。她立即表示:我要去!2011年国庆节,她联系上自己的好友覃君,连同一位成都的志愿者,踏上了看望抗战老兵之路。
“张琳是内江最先发起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内江另一名志愿者郭建辉说。之后,覃君便和张琳一起做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随后,在内江某机关单位上班的志愿者丁晓燕参与,郭建辉参与……“目前,内江有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8人,还有两名正在发展中。”郭建辉告诉笔者。
一篇文章:促成一次阔别近70年的重逢
丁晓燕的父亲丁方荛,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丁晓燕工作之余喜欢写点东西。2012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后,丁晓燕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8月15日,让我想起一名抗战老兵》,里面有关于父亲的故事。写好后,她把文章发给自己的哥哥,哥哥把文章发到自己的博客里。没想到,哥哥的这个无意之举,竟促成了三位抗战老兵阔别近70年的重逢。
一天,一个人联系上了丁晓燕,他说自己看了丁晓燕哥哥博客里《8月15日,让我想起一名抗战老兵》的文章,而自己的父亲甘跃廷(资中人,重庆某企业退休工人)也是一名抗战老兵,是丁方荛的战友,且同在一个班。甘跃廷的儿子告诉丁晓燕,他希望父亲甘跃廷和丁方荛在有生之年能够重逢。
这个消息让丁晓燕非常兴奋,她随后与成都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沟通,几经周折,又联系上了父亲笔记本上记下的战友周乾元(目前在遂宁生活)。征得老人们的同意后,在成都中国远征军联谊会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内江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安排重逢日期。
今年4月4日,在成都市人民公园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90岁的丁方荛、周乾元和91岁的甘跃廷三位老人重逢,他们身穿黑色外套,头戴绿色军帽,标标准准地在碑前敬一个军礼。
他们是抗战老兵,曾服役于中国远征军,曾是同一个班的战士。战后回国,各自生活;近70年后,他们于此重逢。那一刻,没有过多的言语,三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一次阔别近70年的握手,三位老人百感交集。
为了记录这次重逢的重要时刻,郭建辉到成都跟踪拍摄,为三位老人制作了一张29分钟的纪念光盘。
一份坚持:“关爱抗战老兵,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内江已有近10名志愿者结成了同盟。“虽说现在的人不多,但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正在日益壮大。”郭建辉说。他告诉笔者,目前全省做得好的组织有“中国远征军联谊会”和“抗战老兵救助会”,内江还缺乏这样的组织。
据史料记载,“七七”事变爆发后,当年9月,30万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随着四川成为抗战期间的大后方,四川人民不仅要为前线提供粮食、赋税,也要为各个战场上损失的兵力补充兵员。日本投降后,《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文中说“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250000多人”。这300多万人被分散到全国各个战区,甚至远征印缅。其中,有不少内江将士。
郭建辉掂了掂自己制作的“寻找抗战老兵登记表”:“内江目前只确认了7名抗战老兵,而这些老兵的年龄最小的90岁,最大的98岁,老兵们等不起啊!关爱抗战老兵,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丁晓燕说,当年叱咤抗日战场的将士们多已作古,如今幸存的抗战老兵也已风烛残年。她告诉笔者,“我们就是要跟时间赛跑,老兵们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我们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
新闻推荐
2014川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暨科技金融对接推进会24~25日在内江市召开——川南“高科技” 携手聚内江
(记者李仁胜)继7月9日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科技奖励大会之后,内江又将迎来科技盛事——9月24~25日,2014川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暨科技金融对接推进会将在内江市隆重召开。会议由...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