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商报记者走近黄子恒,还原一个真实但并不完美的“平民英雄” 被名气“绑架”的黄子恒

成都商报 2013-06-24 09:15 大字

核心

提示

和大多数“榜样人物”走到聚光灯前接受公众仰视不同,“成名”后的黄子恒感觉自己被“名气”绑架,“就好比我身上长这疮,不能吃豆腐,但非要让我吃豆腐。”

他本身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不是高考前20分钟那一抱,他还是那个偏居在宜宾城郊结合部一幢老旧居民楼里的无名青年。

高考成绩出炉,和他预测的成绩相差甚远,他的大学梦,越发模棱不定。

成长轨迹

单纯

黄子恒记得很清楚,6月7日他第一次把小苗抱到考场外的警务室时,一名拿着手机的女记者试图拍摄小苗痛苦的样子。黄子恒愤怒地关上房门大骂:“拍啥子拍?不准拍!”直到半个月后他才若有所悟地和记者吐露心声,“或许我的性格伤害了关注此事的各路记者,请大家包涵并理解。”

梳理黄子恒的成长轨迹,他的“圈子”和“路子”很简单,完全就像一张没有经过涂抹的白纸:从学校到部队,从部队又回到学校,基本和社会脱节。

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少年时期的黄子恒是在岷江东路3号的院子里渡过的,朋友就是那些生活在小院儿里的玩伴。如今,除他之外的大多数同龄青年要么在外地打拼,要么在国外留学。只有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黄子恒身无一技之长,不得不从一个“熔炉”回到另一个“熔炉”继续锻造。

黄家人和邻里街坊来往不多,以至于出了黄子恒这样轰动全国的人物之后,在他生活的小区却没有引起太大反响。5月12日,黄子恒父亲去世后也没有通知邻居们。“黄子恒性格像他父亲,单纯而又耿直。”邻居们都对黄子恒有很深的印象,却又无法说得更具体。  

面对媒体

躲避

6月21日,黄子恒成名后的第15天。清晨,坐在黄子恒家六楼的饭厅里,记者身下的旧椅子吱呀作响。这是记者首次单独和黄子恒面对面,黄子恒说自己也是第一次真正敞开心扉,和媒体作无障碍交流。

黄子恒回忆,6月7日上午考试结束,他用手机登录班级QQ群,发现大家正在激烈讨论他。作为“半路出家”到补习班的黄子恒成绩一般,平时很少引群友注意。看到网友们疯狂转发他“抱女同学就医”的微博时,黄子恒完全没有意识到“舆论风暴”即将袭来。

到晚上10点多,班主任钟明全给黄子恒打电话,说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赶来学校,要采访他。“嗡的一声,感觉头都大了。”黄子恒说,匆匆说了几句他便挂了电话,老师要求他回学校,被他当场拒绝。此后,黄子恒开始躲避媒体的追逐,甚至给家里敲警钟:“不准接待任何媒体。”

6月10日的媒体见面会定于下午3点,黄子恒却姗姗来迟。他坐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会,我是真心不想来的。”

此后,黄子恒开始在媒体面前玩失踪。6月19日晚,黄子恒被请进宜宾军分区接受军队报纸采访,第二天他就把手机设为阻止模式,军报记者打了50多个电话,硬是没有找到他。6月21日一早,军报记者赶到黄子恒所住小区,正在窗边接电话的黄子恒看到部队车子进来,一个箭步跳出跑到7楼楼顶躲避,连手机也忘了拿。在楼顶躲了40多分钟后,眼看“无路可逃”才下楼接受了采访。

“每天几十个骚扰电话,还让不让人活?”黄子恒说,高考过后,每天都有陌生人找他,有的是要采访,有的是资助,有的很直接,就是商业炒作拿他当个噱头。  

面对金钱

痛苦

黄子恒家在宜宾公路养护段宿舍六楼,老式旧房子,木窗木门木凳,水磨石地面。太阳从上午十点晒起直至落山,即使是早上,屋里也热得像蒸笼。饭桌和凳子都很旧破,即使记者很小心地坐在凳子上,也会发出“吱咯”的声响。

黄子恒的房间位于楼层最边缘,一张单人床上铺着草席,罩着铁棍支撑的蚊帐,床边是一张破烂的老式抽屉,上面胡乱地摆着书本和杂物。黄子恒有两件最值钱的家当:芝宝打火机和三星手机,两样都是退伍时战友送的。

“打火机是战友在网上淘的,不贵。只是打火机油太贵了,40多元一瓶”。黄子恒一边给宝贝打火机加油,一边拉开抽屉“嘘”了一声:“小声点,不能让我妈晓得我抽烟。”黄子恒告诉记者,他没有烟瘾,一周一包,烟钱是从每月200多元的生活费中节约来的。在他抽屉里,放着三个空空的香烟盒子,这种香烟10元钱一包。

黄子恒退伍时有1万多元退伍费,高中一年补习下来,钱已花得精花。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黄妈妈每月千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捉襟见肘。记者到访那天,黄妈妈给儿子蒸了他最爱吃的酸菜鸭,吃饭时,黄子恒执意把鸭腿和翅膀让给记者;黄妈妈拿出西瓜,黄子恒也执意把瓜瓤最厚的给了记者。给儿子蒸的鸭子黄妈妈一口也没有尝。

在阿里公益联合雅虎中国及成都商报等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推出的“天天正能量”大型公益活动中,黄子恒得到5000元现金奖励,这相当于黄子恒家三个月收入的总和。刚开始,黄子恒不顾记者和黄妈妈的劝阻,坚决要放弃奖金。当记者问他放弃的理由时,黄子恒的回答是:“无可奉告!”

6月22日晚,从晚上9点开始,黄子恒就在小区附近的网吧等待,他直言“忐忑不安,不能平静”,查完高考成绩回家,已是子夜。

就在本报刊黄子恒放弃“天天正能量”奖金消息的报纸清样交付印刷前,黄子恒打来电话,纠结了半天说还是接收奖金。从业近十年,记者见过出钱痛苦的,没见过收钱也这么痛苦的。  

面对荣誉

心累

6月21日凌晨1点左右,已经熟睡的黄子恒被电话吵醒,一看是班主任钟明全的电话,他直接没理,继续蒙头睡觉。没想到几分钟后,他高考时帮助过的女生小苗又打来电话,说是钟老师让黄子恒整理先进事迹材料。

“够狠,找不到我,居然半夜把电话打到小苗那儿去了。”先进事迹的材料,黄子恒一直没有准备,他准备拖一天算一天。

如今,只要一谈到荣誉,黄子恒就会条件反射般咬紧嘴唇,不停地摇头。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过程中,黄子恒反复问:“我能不能不要这些荣誉?”当他得到否定答案时,瞪着大大的眼睛、嘴巴噘成圆筒状的黄子恒突然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非常懊恼地说了一句:“照这整法,我不如从楼上跳下去算了。”

“为名所累,”成名后的黄子恒最大的感受是被名气绑架。黄子恒一夜之间从无人知晓的普通人变成公众人物,媒体采访、材料整理、接听各类询问电话挤占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天坐公交车,一名女生突然走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黄子恒,并拿手机搜出网上的照片作对照。黄子恒只好尴尬地说:“我只是和他长得很像而已。”然后像做了贼一样,灰溜溜地提前下车。黄子恒说,是不是当时自己不去抱小苗就医,就不会惹出此后一系列的事?但他话音刚落,马上又自我纠正:“那种情况下,救人第一,考试第二。”  

关于未来

挣扎

网上有人质疑黄子恒在作秀,甚至认为他是为了博得高考加分。但黄子恒明白,目前他头上这些光环,对他高考成绩没有影响。高考结束后,黄子恒一直在作填报志愿的模拟练习,他希望自己的成绩最差能上三本,即使不能,走个专科也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年黄子恒读到这首词,开始向往北方的冰雪生活。对高考成绩的忧虑让黄子恒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他心目中第一志愿的求学地是天津,天津不成,北京也可以。“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去世,黄子恒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身体不好,这也是挡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樊篱。“但目前这成绩,就是能上个专科,也只能留在川内。”

黄子恒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传后,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在一步步向他靠近。黄妈妈说,儿子当过兵,读军校是他最好的选择。黄子恒自己很清楚,如果考上军校,吃、穿、住、用、行都不用妈妈再操心。

“但我真心不想读军校,我希望能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黄子恒说,他并不反对别人对他的帮助,“如果自己要去的方向有顺风车,可以搭一程。但如果为了坐顺风车而去往另一个方向,那不是自己的初衷,也不会是自己的选择。”成都商报记者 罗敏

采访手记

我们真该把他还给他自己

接触黄子恒的老师、同学、邻居和亲人,没有任何人说他性格怪异。和记者的几次交流,他也落落大方,谈笑风生。但他对“名利”的态度,却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6月21日,为了说服他接受公益基金的5000元奖金,记者花了一个多小时做思想工作,黄妈妈也进行了劝说,但当时黄子恒态度非常坚决:“放弃!”

黄子恒是家里的独子,爸爸妈妈曾经对他十分溺爱,大大小小的家务活都不会让他做,甚至连扫帚倒了他也不会扶一下。谈到小时候的黄子恒,黄妈妈说他并不调皮,只是贪玩一点。妈妈常常教育黄子恒的一句话是:“火石没有落在脚背上,不知道锅儿是铁造的。”人生真正的改变发生在2009年的高考,那次落榜对黄子恒打击很大,为了从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黄子恒走进了军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历,让黄子恒真正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含义。

“现在之所以大家还喜欢我,就在于我身上所体现出的特质是冷静下来追求生活的本质。”黄子恒说,虽然这个社会很浮躁,但是他有他坚守的道德底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我不能去要求别人,但也不能为了名利而改变自己。”黄子恒说,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做,那么他这件事就不是新闻,也不会引起这场风波。

“平民英雄”也好,“最美考生”也罢,荣誉加身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才清楚。黄子恒是个人,不是神,他有他的思想和感情,他有他的理想和追求。也许,我们真该把他还给他自己。

新闻推荐

宜宾高考理科第一仅16岁

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宜宾市三中的梁媚,以高考总分677分成为今年宜宾市理科第一名。这个16岁的姑娘是宜宾三中新2010级15班最小的学生,同时也是该班班长。年仅16岁的她,父母都是老师,因此4岁就...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