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酒产能消化之困:4亿男子一年需喝230亿瓶

成都商报 2013-03-28 12:12 大字

核心

提示

这几年,白酒市场火爆异常,各白酒主要产地均推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按照中国酿酒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一“目标”已经提前数年超额完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

按照2012年的产量数据,以一瓶酒500毫升换算,白酒总产量相当于230.63亿瓶。如果这些白酒全部被喝掉,那么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需要喝掉17.74瓶白酒,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掉57.66瓶白酒,相当于每6天喝掉一瓶,才能完全消耗掉生产量。

这已然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但近年来白酒市场价升量增,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仍未慢下来。记者历经数月的实地调查,力求最全面地将当前白酒行业产能现状加以呈现。

产能篇

酒企竞相拼规模

各地名酒企业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产能。

贵州茅台计划,“十二五”末,公司基酒年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苏酒集团计划,“十二五”末洋河和双沟两大酒业全区建成,实现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目前3万吨名优酒产能正在建设;山西汾酒拟建年产6万吨商品竹叶青和6万吨商品汾酒产能项目,预计3年后可建成投产,将带动公司产能3年翻一番;泸州老窖新建1.8万口窖池去年已经开建,届时产能将提高6.2万千升;五粮液今年将在年产20万吨白酒的基础上,扩充产能至30万吨。此外,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郎酒、杜康、四特酒等知名白酒企业均在大举扩充产能。

殷国兵表示,泸州市泸县着力打造的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生产窖池10万口,总投资120亿元,已经签约入驻贵州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联想集团控股酒业有限公司、安徽沙河王酒业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酒业有限公司、北京红星二锅头等。

记者还获悉,四川邛崃“中国名酒产业园”也已经入驻多家品牌企业,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湖南金六福酒业、总投资6.5亿元的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赊店酒业等。

据方正证券的统计数据,国内主要知名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28家白酒企业,2015年收入规划合计5525亿元,相比这28家企业2011年总收入1270亿元增长335%。

白酒业产能或持续扩张

白酒行业在经历产量快速扩张后,人均消费量增长速度已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激化。

某资深业内人士估算: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有代表性的四川、贵州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得出最保守的估计是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出厂量为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如果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每人一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

殷国兵告诉记者,“我们去年新建了9100多口窖池,目前全市浓香型和酱香型窖池已经达到4.3万口。我们2015年规划的目标是全市窖池相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万口。”

殷国兵表示,“我们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粮食酒质量是可靠的,我们前期对为外地企业做配套的基酒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比较乐观。”

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70%~80%的白酒都由四川的基酒勾调而成。四川基酒的需求状况能较好地反映全国白酒市场的产能情况。

有当地酒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像北方一些名酒企业,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靠外力输入基酒,建立自己牢固的基酒生产基地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如红星二锅头在低端市场的销量非常大,泸州为其供应了不少基酒,甚至重庆江津都是红星二锅头的贴牌基地。”

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张单军告诉记者:“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新年份基酒价格走势比较弱,这主要与行业下游的景气度有关。”记者看到,“四川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由2012年9月份的101.82跌至今年2月份的99.59。

短期利空:

严控三公消费

白酒产能继续扩张,但需求端在遭遇各种利空之后,难以与产能相匹配。在各种利空之中,限制三公消费短期影响最大。

成都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业都有影响,在“十八大”前,酒店茅台库存高达百万元以上,“十八大”后,开始平价处理。五粮液稍微好些,但现在酒水降价很厉害。

高档酒店的情况只是限制三公消费产生的影响的一个缩影,当前业内普遍的认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限制三公消费主要影响政务消费占比高的企业;具体到各个地方,限制三公消费也会对当地名酒企业的高端品牌造成打击,比如说主要销售市场在湖南的酒鬼酒、主要销售市场在江苏的洋河股份等。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家伟告诉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产业都会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公务消费占营收比例较大的酒企影响更大,比如售价500元以上的白酒一般都是公务消费为主,普通老百姓不会经常消费500元以上的酒。”

长期挑战:

消费习惯改变

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影响下,白酒行业的需求受到压制。此外,白酒行业还面临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即偏向于红酒、洋酒等替代性产品。

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集中于60后、70后,在商务活动中仍是以这一年龄人群为主,80后年轻一代影响力还很弱。有业内人士担心,当喝白酒的这一代人过去后,年轻一代接受白酒的程度将降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消费断层,而红酒相对于白酒市场容量还很小(排名前10的酿酒企业中只有张裕一家),但长远来看,已经有红酒逐步替代白酒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了担忧:“80后对白酒感兴趣的越来越少,那么未来靠什么占领市场?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就相当于在吃文化的老本,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能保证再过10年,红酒不会成为中国人消费的首选呢?”

某大型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红酒的快速发展及对终端的培养,已使消费者的酒类消费观发生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愈发明显,而这类人群是白酒消费的潜力人群,如果白酒行业不能解决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问题,红酒对白酒的替代不是没有可能,消费群体的转变是对白酒需求的另一大直接利空。

需求萎缩的现象已有体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速分别为5.6%、8.3%、2.9%,其中在2012年第四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幅甚至达到20.1%,这创下了1998年有统计以来季度增幅的历史之最。 《每日经济新闻》

趋势篇

白酒结构性过剩成定局 倒逼酒企战略调整

在对贵州仁怀、四川宜宾、泸州、古蔺及二郎前后持续数月的调查中,记者通过多种渠道与当地白酒上市公司、普通酒厂高管及一线员工、各大经销商和当地政府部门、酒业协会人士进行了深入交谈,他们普遍认为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至少长达3~4年的调整期。

但记者发现,由于与下游消费不匹配,上游产能堰塞湖雏形初现,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已成定局。一旦白酒行业消费萎缩的趋势形成,价格下跌的预期强化,上游的堰塞湖就将面临风险。

行业景气高峰已过

价格中枢面临重估

库存统计数据显示,白酒行业库存量正逐季增多,且增长速度加快,2012年第四季度库存的增幅达到20%,创下近12年来的最大增幅,反映出行业已经供过于求。

记者在贵州仁怀、四川泸州调研期间,大家对新增产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即回归到白酒的时间属性:年份越高,价值越高。

比如泸州某基酒厂老板表示,白酒“金三角”区域的土壤、水、气候、活性菌都适合粮食酒的酿造,中国很多地方的基酒都是来自这些地方。粮食酒的酿造量和卖出量是两回事,如果市场消费萎缩明显,那么生产出来的基酒可先存放几年,放的时间越长,酒质越好,价格越高。酒质好了,不愁外地的大厂不来买。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基酒存放的时间越长,价值就越高。一方面,高档白酒是一种稀缺资源,基酒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能够成为高档酒,它是优中选优,这种属性决定了它供应的稀缺;另一方面,高端厂商也在控制供应量,让市场消化存量,达到保价的效果。”

对此,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刘家伟告诉记者,成品酒价格下跌,基酒价格也会下跌。时间久、酒品自然熟化,品质口感变好是正常的,但并不是说可以脱离正常且合理的价格。

中国酒类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告诉记者:“酿造能力的放大,并不一定意味着产量就一定放大。如果低价位的酒生产得多,意味着发酵期缩短,那么产量肯定会增加。但是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喝好酒是未来的方向。对企业来说,酿好酒意味着贮存期延长,这样产量不一定会放得很大。”

结构性过剩

勾兑酒首当其冲

在记者调研中,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准确地说是结构性过剩。而食用酒精勾兑酒就是白酒结构性过剩最大的一块。

所谓食用酒精勾兑酒,也叫做新型工艺白酒,是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的统称。这种酒是采用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勾兑而成的白酒。而与新型工艺白酒相对应的是传统工艺白酒,这种酒采用纯粮固态发酵而成,产量低,生产周期长。

殷国兵表示:“如果只算优质纯粮酒,全国产能并不存在过剩。但如果算上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未来白酒产能的确有过剩之忧。”

“我们市面上能喝到的大部分低档成品酒,都是食用酒精勾兑酒,不过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其实,低端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兑是一项使用了几十年的技术。由于粮食缺乏,1959年国家把“酒精兑制白酒”项目列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自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便开始用优质酒精为原料生产普通白酒。

对于传统工艺白酒和新型工艺白酒成本的差别,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大致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照最差的浓香型基酒每吨1万元的价格计算,传统工艺白酒每500ml基础成本至少在5元左右,再加上调制、灌装、包装,生产成本至少在10元以上,在超市的售价至少在17~18元。如果稍微好点的基酒,成本要2万~3万元/吨,加上储存成本,生产一瓶酒的成本至少要25元,超市的售价要40元以上。

相比浓香型白酒,纯粮酱香型白酒酿造成本更高。仁怀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酱香酒的中低端产品竞争不过浓香,因为成本太高。年份短点的成本要25元/500ml,加上包装和生产,一瓶酒至少要50多元的成本,出厂价60多元,再经过各级经销商、零售商,最后到超市,标价就达到100多元了。”

目前,关于酒精勾兑白酒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尚没有详实的数据。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12年全国1153万千升白酒总产量中,至少有六成是新型工艺白酒。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消费者对于勾兑白酒始终存在恐惧,随着未来消费认知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酒精勾兑白酒将面临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危机。

价格理性回归

调整或持续数年

东方酒业副总李俊飞告诉记者,前几年国内经济环境好,消费旺盛。但是现在限“三公”消费,加上白酒塑化剂的影响,导致整个白酒市场疲软,消费者的选择也将趋于理性,先前虚高的价格必然会回落。

仁怀五星酒厂负责采购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酱香型白酒一般要储藏3年,当前卖的是3年前的产能。如果现在白酒行业挺过去,那么3~4年后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从2013年的情况看,整个白酒行业确实不容乐观。

殷国兵告诉记者,“这一波白酒价格下跌主要是高端酒价格下跌。前几年价格暴涨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需求旺盛、渠道囤货、厂家提价等。而当前白酒行业已经由看涨预期变成了看跌的预期,除了需求疲软外,前两年市场中投机性囤积的白酒集中上市,造成短期供求失衡,也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下跌。”殷国兵表示,目前中低端白酒销量特别好,从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低端品牌,像潭酒等零售价格低于100元的产品销量有翻番的增长。我们认为行业有2~3年的调整期限,未来几年会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估计年均增长20%左右。"

刘家伟告诉记者,价格泡沫、需求泡沫、销量泡沫、心理预期泡沫、市值泡沫等需要时间去挤掉。只有挤掉泡沫,整个白酒产业才会更健康。

行业面临洗牌

企业战略调整在即

李俊飞表示,在白酒行业调整期,企业要做的事就是转变思路,苦练内功,从基酒的品质上下功夫,酿好基酒。

前述泸州某基酒厂老板告诉记者,如果市场消费量萎缩明显,那么生产出来后可以先存放几年,放的时间越长,酒质越好。因此在当前白酒行业寒冬期,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酿造好酒。

酒类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白酒生产企业即将面临产能过剩危机,那时将是行业进一步洗牌的机会。优势企业可以趁这次洗牌机会做强做大;不过,一些中小企业遭遇市场淘汰是肯定的事情。

泸州某基酒厂老板表示:“2~3年就可以看到,一些资金实力、酿酒技术不佳的企业倒闭,那时将是行业兼并的好机会。”泸州老窖董秘曾颖也透露,目前还没有出现较好的收购标的,不过会随时关注相关机会。

“在白酒行业这一轮调整期,高端白酒要逐渐开发中低端客户。”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就白酒行业而言,高端白酒可以提升影响力,中端白酒是盈利保障,低端白酒用来占领市场。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酒企可以控制高端产品的量,将重点放在中端产品的提升上,这对弥补高端市场下滑有较大帮助。

从当前的市场看,五粮液似乎已经在开始这样的转变。

日前,五粮液集团有消息称,公司要将营销渠道向中低端拓展,且目标指向婚宴和家宴市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也对外表示,“这是我们营销策略的一种调整,五粮液会加大对中高、中低端品牌进行投入,适应市场的变化。”

另外,也有券商人士表示,白酒的龙头公司应该改变限量保价策略,实施“敞量顺价”策略,借此提升当期的销售。而在销售渠道方面,如果能做到渠道扁平化,直供大型卖场,扩大网店和出口销售,仍有可能在本轮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推荐

严查问题白酒 四川启动联动机制

成都商报讯(记者祝迅)针对中央电视台曝光四川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的情况,昨日,省食安办紧急召集质监、工商、公安、商务等部门举行专题会议,研究问题白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