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之乡掀起自酿风潮酒太贵 请酿酒师来家酿
泸州
素有酒城之称。大大小小的酒厂、酒坊,不胜枚举。而比酒厂、酒坊数量更多的,则是酿酒师。
近年来,由于白酒价格暴涨,出于实惠的考虑,在泸州泸县、合江等地区,许多普通农家选择邀请酿酒师到自己家烤酒,这在当地已渐成风气,“两斤多粮食就能烤出一斤白酒”,酿酒师陈先胜说,除了泸州,有的师兄弟已前往自贡、宜宾等地酿酒。
昨日下午,泸县福集镇玉蝉村酿酒师陈先胜掐指一算:今年白露以来,不到三个月时间,已有将近两万斤粮食,经自己双手,变为了白酒。陈先胜没有固定的白酒作坊,而是流动作业。有人邀请,就到那家去酿酒。一斤粮食收取一元费用。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即使纯高粱酒,邀请酿酒师回家酿造,每斤白酒成本也就在10元左右,“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白酒,一般的也要二三十元,稍微上点档次的就在百元以上。”对于家酿白酒,泸州市商务局酒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回归,“只要不对外销售,那就无可厚非。”
登门酿酒
一斤粮食收一元
陈先胜介绍,传统的白酒酿造法,过程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无非就是浸泡、蒸熟、发酵和上蒸笼出酒四道程序。酿造白酒所需的工具,大多都能就地取材。稍微困难一点的,就是掌握发酵的温度、时间以及出酒时的火候。只要有人相邀,我就登门酿酒。一斤粮食收取一元费用。”
从2006年起,陈先胜就开始走街串巷,下乡酿酒。6年来,陈先胜最明显的感受是,最近他的生意越来越好。“酿造白酒的最好时间,是秋冬和早春季节。以前,我一年也不过酿造四五千斤白酒。但今年从农历白露以来,不到三个月时间,我已酿造了两万多斤粮食。酿造出来的白酒,已有七八千斤。”和陈先胜一样的酿酒师,在泸县、龙马潭等地,还有不少。
以陈先胜的师傅王安容为例。66岁的他,一生收了12名徒弟。目前,这12名徒弟和王安容一样,全都没有进酒厂、酒坊,而是选择了和师傅一样的谋生方式———下乡帮人酿酒。“除了泸州,有的师兄弟已前往自贡、宜宾等地酿酒。”陈先胜说。
200斤粮食
酿出80斤高粱酒
22日一早,家住泸县牛滩镇红旗村的曾国芳,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她家一个多月前发酵的红高粱就要“上蒸笼”出酒了。为此,曾国芳还特意邀请亲朋好友,拿出腊肉、香肠,准备共品刚刚新鲜出锅的高粱酒。
陈先胜介绍,准备烤酒前,首先得将烤酒所用的高粱浸泡3至8天。浸泡完毕后,用清水将高粱洗淘干净,然后再将高粱倒入蒸笼中蒸熟。
蒸高粱讲究技巧,“先蒸40分钟,然后再加水蒸上一个半小时。蒸熟的高粱温度降到35到45℃左右时,立即下窖发酵。下窖发酵可使用农村常见的木桶。放入木桶后,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正常情况下,发酵时间需要一个月左右。发酵时,温度最好保持在22℃左右。如果温度偏低,发酵时间则要延长,另外还可以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进行保温。泸州地区秋冬季节一般都能达到这一要求。”
蒸熟的高粱经过一月左右的充分发酵后,就进入了蒸笼出酒环节。其中,烤酒蒸笼和出酒箱相连。蒸笼当中充分发酵后的白酒再次被大火蒸热后,出酒箱当中就开始源源不断流淌出高粱酒。陈先胜一边观察火势,一边察看出酒情况,“蒸笼这边需要大火,火越大越好。出酒箱这边却需要冷却。如果出酒时冷却工作没做好,整个的工作可能就白费了。整个出酒过程,将持续四到五个小时。”陈先胜说。
最终,曾国芳一家200斤粮食,酿造出了80斤酒。曾国芳算了笔账,200斤粮食,成本在600元左右,酿酒师工资200元,“这样计算下来,一斤白酒价格也就10元左右。这可是地地道道的纯高粱酒。”
酒价翻番
家酿成不错选择
喝了刚出炉的高粱酒,村民表示,这种农家酿造的白酒,喝起来有一种回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种酒是自己看着生产的,喝着放心,喝醉了也不上头!”
王安容介绍,自己和徒弟们采用的,是最传统的酿造方法,“除了五谷,整个酿造过程当中只使用酒曲,此外再无任何添加剂。”陈先胜分析,目前选择自己酿酒的家庭越来越多,原因有两个,“一是泸州为了发展白酒产业,大力发动农户种植高粱,而高粱,正是酿造传统白酒的最好材料。另外,近年来,市场上高粱价格变化不大,但白酒价格则翻了几番。对于普通农家而言,要想喝到高品格的白酒确实困难。自己酿造,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泸州市商务局酒业发展科科长殷国兵表示,“这种家庭酿酒的方式,在泸州确实很普遍。实际上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如果只是自产自用,这无可厚非。不过,如果没有取得营业许可,家酿白酒不能对外进行销售。” 成都商报记者 张柄尧 摄影报道
新闻资料
谁是酿酒祖师爷?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它的独特工艺已有数千年历史。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蘖”的对话。对话中的“曲蘖”就是指酒曲和发芽的谷物。
白酒起源于何时?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米,粟实也”。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曲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
白酒酿造始于何人?说法不一。从战国时期《世本·作》:“仪狄做酒醪变五味”,这是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传至周朝,更有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口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至今杜康造酒之说广为传颂,及至日本人将酿酒工统称“杜氏”。更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人认为杜康是酿酒的祖师爷,这是一种悖论。宋高承在其《事物纪原》一书中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酿酒也”,说明杜康究竟是哪个时代人,尚未搞清楚,何况当年杜康酿造的酒绝非今日的蒸馏酒。(中广)
新闻推荐
位于宜宾市中心城区的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内,有一片50亩的“争议”山林,不仅翠屏公园拥有林权证,西郊街道骑龙社区柑子园社也有林权证。翠屏公园对林区病死树进行清理时,双方发生纠纷,发现争执双方均有...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