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波记者钟晓晴通过我们的试验发现曾经以为是
本报讯 (杨云波 记者 钟晓晴)“通过我们的试验,发现曾经以为是废物的高粱秸秆如今可能带来每亩增收5000元的效益。”5月18日,宜宾翠屏区总农艺师刘灏告诉记者。
去年,翠屏区农牧局与宜宾职业技术学校用4吨高粱秸秆进行科技实验,通过粉碎、板料、装袋、灭菌、人工接种和菌丝培养等环节,做成菌包来出菇,平菇和姬菇于去年底开始出菇,鸡腿菇于今年年初开始出菇。“这充分说明了用高粱秸秆完全能发酵生产平菇、姬菇和鸡腿菇。”当天,正在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洋坪村和农技站人员一起检查菌包发酵情况的刘灏说。
其实更让刘灏等人兴奋的是秸秆生蘑菇产生的较高经济效益:一个菌包生长出的食用菌能卖10元左右,除去所有成本,纯利润在7元钱以上。1亩地1年收割的秸秆,通过粉碎、板料等环节能做成菌包800个,意味着1亩地的秸秆能产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可达5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打破体制壁垒非公企业主、国企职工可参选本报讯(李丽龙记者钟晓晴)6月15日,宜宾市发布公告,将公开选拔64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正科级领导职位2个,副科级职位62个。这次公选将打破身份、资历、地域等体制...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