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竹枝词 诗坛浸酒香

宜宾晚报 2018-12-11 11:15 大字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一种诗体。“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常于状摹世态民情中,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人文价值。

清代,叙州府南溪县翁注霖、万清涪等诗人的竹枝词创作掀起了热潮,不仅让清新之风吹拂诗坛,也让宜宾本地诗坛浸泡了酒香。

清代的叙州府,酒已经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酒文化也从文人的殿堂走向了世俗。乾隆时南溪县令徐志鼎在《打麦词》道,“前月降瑞雪,早卜丰年定。家家酿春酒,父老杂醉醒。”描绘当时南溪酒风之盛,表现了酒对南溪无孔不入的渗透。

清代南溪县的场市除县城外,有李庄、大观镇等20个场镇,构成了南溪乡村贸易网络,形成了热闹繁华的景象,翁注霖《南广杂咏》道,“赶场百货压街檐,北集南墟名号添。且喜局钱通已遍,不须携米掉煤盐。”每个场镇上都有糟坊,以满足市场需求。

民国《南溪县志》记载:“烧酒,各区皆有,原料高粱小麦,销本县及宜宾”“牟平白酒气味芳烈,置之资内不亚’干烧’”。“资”,即酒卮子,“酒卮子”是用宜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子,编成大小不等的竹篓,外糊牛皮纸,涂猪血、桐油,晾干后而成的容器,篓口用同样料质的盖子密封。耐挤压,可堆积,爬坡上坎,水陆运输方便。“置之卮内,不亚干烧”,说的正是用“酒卮子”装酒。用酒卮子装酒将酒流往千家万户。

南溪县城成为区域贸易中心和集散点,以县城内有9家糟坊和华顺、平安、洪顺等3家栈房的广福街为酒市。场市不仅使各地的酒在这里得到发散和流通,优质酒受到市场的欢迎,劣质酒被淘汰,而且场镇也是酒的重要消费地,“乡农入市,则酒店聚饮,谈说近事……娱乐有奕,有博,有酒会,酒会必猜拳行令,不醉无归。”

同时,酒也进入了四时节俗,并被诗人录入竹枝词中。

“岁头珍重新年坟,壶榼归来独醉醺。不比清明携内里,淡红香白一群群。”万清涪《南广竹枝词》写的是岁首、清明上坟要用酒祭祀先人。

客家人在春分日要打开祠堂大门,组织族人在祖祠内杀猪、杀羊、宰鸡、烧香、点烛、放鞭炮、摆祭品、读祭文,缅怀先祖祭祀活动从这一日开始,“不过社日上新坟,社日烧钱鼓未闻。独有管弦添处处,祠堂几处祭春分。”这是写的客家祭春分习俗。

“小春收罢又端阳,粽子登盘解箨香。底事笑他王镇恶,儿童面面尽涂黄。”端午节包粽子,悬挂菖蒲、艾叶,饮雄黄菖蒲酒,并用酒涂在小孩额头上。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民间在中元节这天会举办祭祀活动,“截边正路纸分行,码数买来不计张。备作中元烧袱用,酒兼家酿饭家常。”“截边纸”,来自珙县落表。正路纸出夹江,“一码”有四百张。中元节,各家陈列酒食祭祀祖先,尽先买纸制作“袱子”。在这众多节令中,美酒都是过节不可缺乏之物。

民国《南溪县志》记载,南溪说媒至结婚过程中“下聘”“签庚”“送期”“启宴”“过礼”“加冠”“拜花宵”“开脸”“接亲”“送亲”“交杯”“闹房”“回门”,男女双方均要大办酒席庆贺。办丧事,各环节也要大量用酒。

翁注霖《南广杂咏》中写道,“压领村间各斗妆,朱陈门户说相当。儿家斟酒双双对,不是平常并长娘。”女人以银串挂脰称为压领,娶亲称为“斟酒”,抱养童养媳称为“并长娘”,俱以酒作为媒介。

庙会对酒也有需求,对此万清涪《南广竹枝词》做了生动的记载:“观音寺里法宴开,慌得取名老妪来,钱米已归超度筏,犹持路引说消灾。”这是县城北观音寺办浴佛会的情景。“路引”即度牒,每年四月八日城北观音寺作浴佛会。请僧取名须一一拜于佛主前。

新闻推荐

探索“三四”工作体系打造干训品牌

□黄陶彬自《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南溪区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聚焦主业主课,创...

南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溪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