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文:革命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四川日报 2018-05-03 06:01 大字

孙炳文像(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英烈档案

孙炳文(1885—1927),字浚明,南溪城郊魏家山(今宜宾市南溪区南溪镇复兴村三组)人。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时被杀害。

□本报记者 黄大海

在宜宾市南溪区滨江路旁,两座高大的人物雕像格外显眼,其中一位是朱德,另一位则是朱德的好友孙炳文。在这里,人们谈起朱德时还会想到孙炳文,“他可是土生土长的南溪人。”从雕像旁路过的市民李为公自豪地说。

1885年,孙炳文出生于南溪城郊魏家山。好学又聪明的他在23岁那年,靠着亲友的资助考入京师大学堂。之后,孙炳文参加了同盟会,并任京津支部文牍部长。

受到北洋政府的威胁,孙炳文回到家乡南溪,积极投入教育事业。他创办“平民夜课学校”,并亲自编写教材利用夜晚业余时间授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传到南溪,孙炳文深受鼓舞。为寻求革命真理,他于次年9月登上开往法国的邮轮。在了解到周恩来在德国建立了中共旅欧总支柏林支部后,他又立即赶往柏林。1922年10月,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五卅惨案”震惊全国,中共中央号召旅欧党员回国工作。孙炳文于8月离开德国回国,年底到达广州,就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中山大学教授,“参与制定了有关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原则,写出了政治部工作方针和文件”。

1927年1月,孙炳文发表《一年来中国民族运动》一文,揭示了“人民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一客观真理。4月6日,孙炳文以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身份,出席了黄埔军校召开的特别党员大会并作演讲,激励革命者与反革命斗争到底。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孙炳文被叛徒出卖,在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邮轮上被抓。4月20日凌晨,反动派将孙炳文杀害。

孙炳文殉难的消息很快传到其家乡南溪,爱国人士深感痛惜,纷纷集会悼念,南溪中学校长吴晓坡专门编导话剧《孙浚明先生之死》进行公演。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朱德亲自撰文,高度评价孙炳文烈士光辉的一生,称赞他是“革命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如今,孙炳文已经牺牲91年,但在南溪,人们仍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革命先驱。

新闻推荐

抢抓机遇 乘势起航

(上接第一版)“每年竹笋采收后,通过在林下种植竹荪(菌)、养殖鸡鸭,利用森林基地开辟集观光旅游的新型农家乐、提供反季节鲜竹笋采摘等辅助产业,有效地实现合作社社员、农户的二次增收,在提高农户种植积极...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