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等靠要脱贫不光彩 发奋干致富才光荣” 熊叔拒做扶不起的“阿斗”

宜宾日报 2017-11-24 08:10 大字

□王寒梅 廖帮蓉 本报记者 张茂洁

贫困户吃低保享补助,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熊叔却觉得不好意思、不想要:“有手有脚挣得了饭吃,发奋干活就穷不死,个人的事咋能让政府帮着干!”11月22日逢小雪节气,熊叔盘算着把屋里晾着的2千多斤再生稻,找时间卖出去。

熊叔叫熊仕奎,今年53岁,是南溪区汪家镇白庙村村民。20多年前的熊叔,因病致贫。家里四口人,父亲双目失明,老婆精神异常,未成年的儿子误吃错药,脑部受损,只有熊叔撑着这个家:“不能外出打工,没得现金收入,2亩地的谷子做成稀饭,凑合吃。”

随后的年月,孩子不幸在11岁夭折;土坯房垮塌过一次,压坏了熊叔的腰,他在家养了1个月,就下地种麦子;骑黑摩托摔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收谷子……熊叔,就这么守着2亩田、3面漏风的土坯房和仅剩的2位亲人,继续过日子。

2014年,熊叔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给修了新房、搞了产业帮扶、发了医疗补助,熊叔还被列入低保户,各项政策扶持也随之而来。

“说实话,对于熊叔,我们帮得比其他人少。”帮扶人周仁树是汪家镇党委书记,在帮扶熊叔这件事上,他总感觉“使不上力”:“熊叔家的情况很具体,一是没多余劳动力和知识技术,搞养殖种植效果不太好;二是他自己也不愿意过多接受帮扶。”

作为贫困户,熊叔从没给周仁树打电话提任何要求,就连去年老父亲去世,熊叔也没吭声;周仁树入户走访时总提醒熊叔,有哪些好政策符合条件可以申请,“熊叔却总说不用不用,何必搞那些事。”

每年区委区政府都有领导来看望、鼓励熊叔,熊叔既感动又难为情,总觉得受之有愧:“我有手有脚,还要别人来帮,说出去丢脸。”

可村上有些人眼红:“有政府给钱了,熊叔还种啥田、干啥活啊!”

“干等政府给钱咋个光彩?自己发奋干,脱贫才更快!”熊叔很明白。

熊叔买了辆摩托车,考了驾照,可以去临近的乡镇打零工了。老邻居熊仕明说熊叔“干活很毛”。有人要拆土坯房,他一上午就能拆完,得700元;有人要打水井,他不到一下午就干完,得200元;有人要做堡坎,他也一下午做完,再得200元;到了晚上,他又戴上矿灯,收谷子去。

今年光收谷子,熊叔就收了1万1千多斤,卖了1万4千块。“加上打零工的钱,今年我就挣了差不多3万块。”熊叔伸出3个手指比划,有点儿得意。

熊叔做人有两套标准:一是不要老靠别人;二是要多帮别人。

熊叔最不愿意,自己能做的事却要靠别人做。但别人有难处,他又很愿意“搭把手”。“他心好,今年还送了500斤黄谷给我。”74岁的熊俊付家里没种田,原想找熊叔买点儿谷子,可熊叔说:“您要吃,我送您就是了。买啥!”60岁的熊仕军想打渔卖点钱,熊叔知道了:“您歇着,我打起来您拿去卖!”

“对对对,熊叔还说过要为国家捐款!”白庙村村支部书记聂孟利想起这茬触动颇深。“嗨,我是说过撒!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给我修房子、送政策,我都记着。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是捐1、2万也舍得!”说这话,熊叔很严肃。

汪家镇有插花贫困户318户1044人。2014年、2015年、2016年已分别脱贫75户、62户、33户。今年计划脱贫的51户,熊叔赫然在列。而靠着勤劳踏实肯干,熊叔已然脱贫。

聚万众之志 发精准之力

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南溪法院10分钟完成“跨域”立案

本报讯(王晨丁清霞)近日,住在南溪区黄沙镇的原告朱某将诉状递至南溪区人民法院,10分钟左右,他状告家住翠屏区张某的案件成功立案,成为南溪区法院“跨域”立案服务的首位受益人。今年6月,四川省法院召开...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