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小伙艰难创业 一波三折开启“蘑菇经济”
叶明华正在采摘蘑菇
叶明华培育的蘑菇
叶明华培育的蘑菇长势喜人
“这是球盖菇,吃起来很脆,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省级贫困村江安县铁清镇白鹤村,有一位叫叶明华的年轻小伙,凭着一份坚持和勤劳,在自 家 院 坝 里 试 种 蘑菇。几经挫折,最终,叶明华的“蘑菇经济”正在慢慢实现。
创 业 受 挫为尽孝用光启动资金
2015年5月,叶明华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实施***政策,他所在的白鹤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在外面摸爬滚打多年的叶明华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叶明华曾经在一个蘑菇基地打过5年工,回家后,他准备发展蘑菇种植。正当他紧锣密鼓筹备时,事情发生了变化。叶明华的父亲,在离家出走20多年后,突然回来了,而且身患肺气肿晚期。叶明华虽然对父亲有怨气,但他依然悉心照料父亲,帮他治病。两月后,他的父亲离开人世,因为给父亲治病和安葬父亲,叶明华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全部用完。
眼看创业的希望就要泡汤,叶明华想到了找村上帮忙。2015年8月,他联系上白鹤村第一书记陈礼群,陈礼群通过多方面协调,由当地镇政府出面担保为叶明华顺利贷了2万块钱,作为他蘑菇种植的启动资金。
没有土地,叶明华就在自家院坝里试种,他将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自己试种的几百个菌袋上,每天给菌袋浇水、测量温度和湿度、查看菌丝的涨势。一个月后,小小的蘑菇脑袋从菌带里钻了出来,第一批培育的 600 个 菌 袋 成 活 率 高 达96%,几个月下来,叶明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千元钱。
意 外 受 伤杵着拐杖坚持在基地干活
2016年初,叶明华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自己的蘑菇基地。为了节约资金,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沟、建棚搭架一切事情都是他自己动手。如今,大棚已初具规模,近万个菌袋整齐排放在大棚里,每天叶明华就穿梭在一排排的菌袋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3月的一天,叶明华一大早骑车载着上百斤的蘑菇去南溪县长兴镇销售。半路上,由于电瓶车刹车失灵,叶明华连人带车摔到了公路上,造成左小腿骨折,尽管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但叶明华仍拖着打了石膏的腿赶回家。
每天,叶明华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身体,一个个地查看菌袋,哪一袋坏了马上补上,哪些蘑菇需要采摘了立即采摘,还要给菌袋浇水增湿……拆去石膏后,拖着还有些红肿的腿在基地劳动,他并不觉得有多苦多累。
诚 信 创 新带领家乡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在叶明华的精心培育下,蘑菇基地的灰蘑菇和平菇每天都能采摘上百斤,喜欢不断探索的叶明华还成功试种了球盖菇、凤尾菇。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对羊肚菇的介绍,觉得这个品种很不错,准备试种一下。”叶明华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种植别人没有的新品种,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叶明华的蘑菇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催长素,加上诚信经营,从不缺斤少两,赢得了周边市场经营者的青睐。去年年底,一位蔬菜经销商来到叶明华的基地考察,他对基地蘑菇的品质相当认可,当即与叶明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叶明华成了该经销商唯一的蘑菇供货商,对方直接到基地收购。
白鹤村不少贫困户看到叶明华种植蘑菇很成功,也想发展蘑菇种植。村民们找到叶明华,提出想学习他的蘑菇种植技术,叶明华没有丝毫犹豫,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大家。叶明华说,他小时候家里困难得到过乡邻的很多帮助,如今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乡亲们通过种植蘑菇,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袁洪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张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文明门城楼,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从四川宜宾城坐船下行约60公里,在南溪县城,有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古文明门城楼和两边与之连接的一段古城墙。“华西坝”版热忱欢迎高品质、有故事的川内文...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