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新发展 先探新高考

西南商报 2019-12-25 13:04 大字

欲求新发展 先探新高考

方晓娟

为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形势,掌握新高考政策内容,有效解决如何应对新高考的问题,在四川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引导和支持下,2019年11月9日,西南大学研究生黄克强带领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习团(涵盖各处室各学科)一行11人,共赴上海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通过此次实地考察、课堂实录、听取报告、开展座谈的学习与交流,一行人对新高考改革驱动下的办学走向有了以下新认识:

首先,坚持“生本”教育教学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要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体,对教育有自觉选择性,对学习有个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以生为本”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教学活动。

“以生为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公开课、示范课上。为了牢牢抓住“智育”,不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师觉得有用的,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一股脑灌输给他们,剥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自助选择性和实践探索精神。

此次参观学习的上海市两所学校就充分正视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之外,都立足于学生需要与兴趣进行,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位育中学教师杜忠辉在《关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这一堂课上,采取学生做题讲解,教师点拨归纳,一题多解,层层推进,真正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知识背景的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此外,这两所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协调发展,学习之余积极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为学生举办各种比赛、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发挥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让“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地。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生看书教师提问、学生做题教师梳理思路(理科特别实用)、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演绎教师提点等——总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能力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其次,坚持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紧跟教学改革步伐。

新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其目的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推进国家科学选才、公平选才,实现创新型人才的选拔。相关学校要敢于走在教改前沿,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此次观摩学习的两所学校,在新高考改革的潮流驱动下,紧抓新课改,顺应新高考改革模式,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位育中学英语学科组长李恒为我们作了《新高考下英语学科的变化及应对》报告,充分体现了该校教师在新高考改革的趋势下,对教材的主动深入挖掘。此外,为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潮流,位育中学和徐汇中学不仅通过课外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素养,还建起了工程科学创新实验中心、双薪种子课程等高端实验室群,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精神。

于我们而言,在新高考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要能正视自身在教学研究上的不足,挖掘教学研究的价值,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完善教学研究体系。如:制定教研组长考核办法,激发教研组长潜能;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各学科教学资源体系;注重研究高考考纲,针对考纲鼓励原创试题;教学任务和计划落实到每一年、每一期、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让老师和学生均明晰每一天应达到什么程度;建立教学科研评价制度,将教师工作实效与业绩挂钩,激励教师加强对教学的研究等。

再次,完备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基本办学条件是正常开展教学的前提,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稳抓推进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创新发展。

此次参观学习的两所中学,均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学校占地面积均达150亩以上,有200多名教职工,在校学生2000多人,班级班额为30到40人不等,完全实现了小班化教学。此外学校还配备有档案图书实验室,教师单人单桌配备电脑,每个年级均有1到2间自修室,教室内配备学生个人书柜、班班通、大电视,还拥有已达国际尖端水平火星人实验室、生命科学工程研究室。

在资源利用方面,两所学校均善于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校友、家长、高校研究生、教授、社会、古籍等资源,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特色课程由高校研究生带领,学生论文甚至自主招生自荐信由高校教授审批,学生食堂和保安等后勤由家长委员会聘请相关专业公司管理,生涯规划、排课系统、面试评价、选课选科、学生评价、学生实践等均依托社会专业公司量身定做。

我校课程设置与规划、办学规模、校园规划与设计、校舍建筑都符合省二级示范校标准,还需加强的是学校装备条件。如:高学历、高素质师资人才的培养,电子黑板、计算机、电教设备、校园广播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等设备设施的完备。与此同时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但是学校又离不开社会。我们应做好我们专业的事,把非专业的事让那些专业的人士去做,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教育更上一层楼。

上海学校和我们学校毕竟有着千差万别,很多东西其实是不能复制的。如校友的杰出程度、新高考的指挥棒、家长的投入意识、后勤的管理模式、高校资源的利用、社会公司的资质等,均制约着我们学校的发展。我们虽然改变不了别人,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在四川新高考改革来临以前,我们将积极做好谋划,各种渠道引进高学历人才,想方设法争取设备设施的完备,千方百计激发教师教学科研潜能,多种方式转换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观念,力争在改革中激流勇进,抢占先机,从容应对,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四川省筠连县中学)

新闻推荐

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 2019 年第二批全省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公告

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9年第二批全省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公告(2019年第45号)根据《安全生产法》《...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