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引擎”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

宜宾日报 2019-11-06 14:31 大字

△大学城科创城人才公寓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竹工艺大师何华一雕刻竹工艺品。△清华中外学子考察调研临港经开区智能终端企业。△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在宜成立的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技术实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到筠连调研肉牛养殖。

□本报记者 黄铄然

人才二字,寥寥五划,却是一座城市强市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宜宾坚持将人才作为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人才+”战略,点燃人才引擎,释放创新活力。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约1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约1.4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17.8%;

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为4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8万人,占全部技能人才总量的13.5%;

全市拥有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0人、四川省十佳技术能手称号2人、四川省技术能手称号8名;

目前,在宜工作和合作的诺贝尔奖专家、两院院士、国家和省特聘专家、国家和省“万人计划”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以上专家共15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5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4名;

全市已引进中国人民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高校智能制造、经济金融、城市规划、教育卫生等专业博硕士3700余人;

现有马克·列文、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占川南经济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总量的19.6%;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占川南经济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验基地31%;

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占川南经济区产业技术研究院59%;

宜宾还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4个、高层次人才项目31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商孵化园等创新创业载体90个;

……

一组组数据诠释出宜宾人才工作的底蕴与活力。这些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

引育并举 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

当前,宜宾正以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为目标,全面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和城市功能建设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宜宾已成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克·列文来宜考察交流,邀请其担任宜宾市政府科技顾问并合作共建诺奖专家宜宾联合工作站;

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骨干短期挂职宜宾基地”,组织清华大学中外学子开展“洞察中国——清华学子宜宾行”活动,组织清华学子开展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宜宾短期实践锻炼活动,组织高校学子开展知名高校大学生“寻梦宜宾”社会实践计划;

依托大连市第20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开展宜宾“双招双引”专项活动,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相关领域机构的首席科学家等海内外高端人才和企业家在机器人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解膜、高性能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等10个项目上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开展省高层次专家人才宜宾行活动,组织省千人联谊会专家和省人民医院专家来宜开展产业智力服务、医学学术交流,有力提升了宜宾的区域影响力和宣传力;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将人才引进来,并留下来,宜宾可谓费尽心思,为优化高端人才服务保障,营造乐业宜居良好环境,宜宾正积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针对宜宾认定的六类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提供人才补助、安居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优惠政策;为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宜宾还建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扶持、服务保障,并优先用于引进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同时,宜宾还出台了有关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人才公寓管理、高层次人才联谊等方面的配套文件,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和人才服务水平,人才政策制度优势逐步显现。

据市委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宾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轨道交通、通用航空、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白酒产业、竹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的发展,以及健康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功能建设,形成了对宜宾高层次人才的开发指引。

“未来我们将通过建设宜宾人才资源库、建设西南(宜宾)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人才服务中心、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方式,积极搭建服务人才发展的重大平台,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以平台为抓手、以平台促发展,推动宜宾逐步完善促进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生态体系。”市委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引领 筑梦“双城”建设

“着力创新驱动,努力建设科教强市,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核心动力。”时间回溯到2016年10月,宜宾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科教强市战略,并作出加快建设“双城”的重大部署。

“2016年以前,宜宾仅有1所普通高校、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仅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仅45.8人,教育处于全省落后水平。”宜宾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党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何文毅坦言,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适应、与宜宾人民就近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适应、与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形象需求不适应的实际,“双城”建设迫在眉睫。

为此,宜宾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规划36平方公里,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理念,与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相结合,着力打造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截至目前,宜宾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18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15所高校签订落地协议;已有4所高校建成开学,全市在校大学生人数达5.7万人,其中留学生人数由零突破到50余个国家近600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作为宜宾大学城第一个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创造了190天完成校园建设的奇迹,入驻师生近8000余名。而在总计不足500天建设期中,一个独具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建设风韵、环境优美,在校生达20000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在大学城拔地而起。”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校长高小林表示,“宜宾速度”令人赞叹。

大学城奋进崛起的同时,科技创新城也初具规模。据市科教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一鑫介绍,位于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市科技创新中心是宜宾科创城的核心支撑,“依托入驻的产研院、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一方面与大学城融合,另一方面与宜宾重点产业结合,成为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区、高新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运用的孵化区。”

“目前,公司建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邓中翰院士)、一个SVAC国家标准及产品的研发基地、一个产品生产基地和项目示范基地。”宜宾中星技术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据公司总经理王静波介绍,作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中星将全面提升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行业水平,带动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监控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相关产业整体升级。

随着“双城”建设的强势推进,宜宾科教强市的奋进之歌愈发激昂。

(图片均由市委人才工作局提供)

新闻推荐

车辆坠河 两人被困

晚报讯10月26日中午1点左右,一辆轿车翻入筠连县海瀛蜀筠茶厂附近的河里,2名男子被困湍急的河中,情况十分危急。正在筠连海瀛...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