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唢呐真大 ——苗族大唢呐

宜宾晚报 2018-06-28 12:48 大字

唢呐是常见的管类乐器,苗族同胞喜欢吹奏。

可是,当我们走到筠连的时候,没有想到会看见那么大的唢呐,听见那么深厚的声音!耳闻目睹中,令人不得不惊叹“苗族大唢呐”。

老艺人说,苗族大唢呐源自唐朝。但是,确切的渊源有待查考。

苗族大唢呐的吹奏比较讲究。以前,吹奏要选日子、时辰、地点、场合,一般在祭祖、结婚、丧事,以及各种喜庆节日才吹奏。而且,各种日子,各种事由的吹奏内容和曲目也大不相同,不能混用。比如,祭祖先吹《小开门》《大开门》等;结婚、做寿、修房造屋吹《恭喜发财》《金玉满堂》《满阳坡》等;丧事则吹《观音殿》《二郎调》《木还林》等;喜庆节日可吹《单管子》《大青龙》《将军调》等。

苗族大唢呐的吹奏班子,一般是用2支大唢呐、1个小鼓、1个大锣、1个小锣、1个小镲组合,这叫“座堂”。“座堂”以吹为主,以打为辅,乐曲有规律地进行反复。若有两支大唢呐,那么就一支吹上手的高八度,另一支就吹下手的低八底,两支都吹同一旋律。吹奏班子规模可大可小,全套的大场可将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各两支加在一起吹奏。其间,打击乐节奏要同旋律完全吻合,怎样打、打多少下、什么地方打什么乐器,每支乐曲都有严格的规定。

苗族大唢呐有1米3左右的长度,30多厘米大的碗口是区别于任何唢呐的主要特征。其音色浑厚,粗犷动听,音域较宽,表现力强,而且可以转调移调,是难得的民族低音乐器。据查,这样大的唢呐在全国像罕见。

吹奏大唢呐时,一般用鼻腔吸气,口腔存气、换气。你会看到乐手们吹了很长时间也没换气,这是一种高难的技术,而大唢呐手们却运用自如。——这种绝活,也是大唢呐吹奏的一大特征。

苗族大唢呐的吹奏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为主,曲式结构常以单段反复出现,只有少数的高难乐曲才有有多段。吹奏时,多用中速。因而乐曲旋律显得平稳,起伏不大,优美动听,好似有人在娓娓吟唱。

苗族大唢呐流传于宜宾筠连一带。它是苗族喜闻乐见的民族管乐。它是川南少见的一种独特的演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它是研究苗族文化、苗族历史的可靠依据,是苗族特征的强烈体现,是苗族民俗的间接反映。

20世纪50至80年代,苗族大唢呐曾参加了全国和省里的民间音乐汇演;90年代的论文《民间乐器中的一支奇葩》《苗族大唢呐及其流传现状引发的思考》,曾经引起有关专家的广泛重视。

听唢呐手说,原来大唢呐的乐曲有100余支,可惜目前只有20多支了。听说以前筠连县的20个乡镇,有大唢呐吹奏班子,有大唢呐手200余人,大唢呐200余支,吹奏班子40个,当时的风华可想而知。而今,听说吹奏人员只有30余人,大唢呐不过30余支,吹奏班子不足10个,就不禁感慨系之!

民族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

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弘扬!

新闻推荐

筠连烟草分公司 “三个用心”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晚报讯为进一步提升营销人员从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近日,筠连烟草分公司召开专题培训会,紧扣“用心”二字,引导营销人员“用心学...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