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 镜头下的故事 养牛成了脱贫“金钥匙” 贫困户踏上致富路

宜宾日报 2017-12-26 02:22 大字

周玉除了养牛,平时还会修自行车、电瓶车等。周玉的父亲周国均尽管腿脚不便,但还是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图为周国均割牛草料。周玉正在喂食牛料。村“两委”在贫困户家开座谈会,周玉分享致富经。周玉家的两层楼房。

□张择君 何运 本报记者 罗友莉 摄影报道

近日,筠连县巡司镇西牛村周玉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片火热的景象:忙着喂食肉牛草料的工作人员、膘肥体壮争抢草料的肉牛、此起彼伏的牛叫声……

“前些年,家里穷,父亲脚又有残疾,房子也老旧得很,日子过得有点恼火……”正在牛棚忙碌的周玉说起过去的穷日子,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以前的日子,和现在对比,我觉得转变有点大。日子好了,高兴!”谈及突然笑起来的原因,周玉自己又忍不住咧嘴笑出声来。

“穷日子”到“好日子”的转变,周玉认为,2014年是他们家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周玉一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最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背后议论。”说起当初自己被列为贫困户,周玉用“不情愿”和“无奈”概括了当时的境遇。“不想成为贫困户,但是确实家里没钱,穷。希望借着扶贫的政策,让家里日子慢慢好起来。”

穷,不怕!就怕没有发展的决心。恰好,周玉不缺的就是一股要发展的“牛劲”与一颗要致富的决心。

偶然的一次机会,周玉发现村上有一处空地,周边都没有村民,很适合养牛,这个发现让他惊喜不已。通过与帮扶干部、村“两委”商量,他向亲戚借钱、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同时扶贫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的注入、财政创新收益资金的投入等,让他建起了牛棚,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之路。

为了节省开支,周玉一家人就自己动手焊接安装、建牛棚;不懂技术,就虚心请教,主动参加村上和镇上组织的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0月,筠连县巡司镇西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今年我们已经卖了80多头牛,有40多万元的收入,养牛成了我们家脱贫的金钥匙。现在存栏40多头牛,今年准备再进一批牛。”周玉自豪地说,因为他家养的牛基本都是吃草料,上门收购的老板都高看一眼,销路不愁,价格也好。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西牛村第一书记杜华春向记者介绍到,省上以筠连县巡司镇西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财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主体,将西牛村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专合社,实行股份量化,收益保底,增加贫困户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今年9月底,我们专合社第一次进行了保底分红,19户贫困户每户都分到了800元。”周玉向记者介绍道,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还会让贫困户按股享受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股份“优先”,贫困户得到“特惠”。

“除了养牛,我还修自行车、电瓶车,帮别人做焊接……只要有决心,哪里愁脱不了贫。”周玉激动地说,去年腊月,通过一家人的努力,终于搬进了两层楼的新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家早就不是贫困户了!”

说到未来打算,周玉满怀憧憬:“把房子的装修再慢慢完缮,赚钱供孩子读书,扩大养牛规模,带着大家一起养牛、挣钱、过好日子!”

新闻推荐

筠连县部署冬季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讯(余洋记者黄睿麒)为加强冬季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减少冬季恶劣气候条件对道路运输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11月8日,筠连县运管所召集全县客货运输企业、二类维修厂、客运站、驾驶员培训学校负责人在交...

筠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筠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