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驿路蹄痕 见证 丝路繁华

宜宾日报 2017-06-07 04:08 大字
王家镇五尺道考古专家正在测量五尺道的数据河州茶马互市

□ 曾英 李璐 本报记者 郑兴隆

古时的蜀道究竟有多“难”?在宜宾市档案馆“宜宾记忆”展陈厅,可以找到最直观的答案——“古史咏唱 岁月留痕”单元展陈的古驿道史料,记录了古“僰道”的险峻,见证着开拓者的智慧,更承载起陆上南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

宜宾自古以来便是川、滇、黔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驿道,是古时中原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而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官道,便是秦王朝为开疆拓土、开发西南地区而修建的五尺道。

史料记载,“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募役开山采石,修筑巴蜀通滇道路(僰道)”,所经之处,由于岩石坚硬不便开凿,只能架柴猛烧,再泼冷水使之炸裂。因工程异常艰巨,最终只修通了成都至宜宾的这一段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遣常頞续修,并将路基拓宽至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起于僰道(今宜宾),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至云南曲靖而终,全长2000余里。

宜宾是五尺道的起点,这条官道沿南广河、关河而上,穿越了翠屏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的多个乡镇。五尺道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它地区修建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称秦朝七大工程,是陆上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尺道的修建,把中原地区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融。在五尺道的基础上,汉代修建了“南夷道”,隋唐时期修建了“石门道”,这些古驿道,成为中原地区连接西南边陲,乃至印度、缅甸等地的重要通道。

宜宾市档案馆“宜宾记忆”展陈厅,关于宜宾古驿道的馆藏史料,既有古驿道沿线留下的碑刻、庙宇、民居、作坊、驿站、码头、水下石刻等众多文物古迹,也有秦汉时期的秦墓、汉半两钱范母等遗存。既有南宋时期长江水下石刻题记,也有明清时期南广镇、高县、筠连县等地的重要码头和关隘——榨子母码头、凌云关、隐豹关。而不久前在川滇交界的筠连县武德乡“幺店子”一带发现的,长约200余米的一段五尺道,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骡马往来留下的印痕依然清晰可见。

五尺道延绵两千多年,见证了陆上南丝绸之路的繁华,至今仍有部分路段在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国交通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参观“宜宾记忆·古驿道”展馆,便是在阅读川南地区的交通史和发展史。

新闻推荐

筠连山外山医院设置公示

今有筠连山外山医院向我局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现将拟设置医疗机构的有关设置内容公示如下。公示期间,如单位或个人存...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