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履职 谱写幸福屏山新乐章 ——屏山县第八届政协工作回顾
[摘要]——屏山县第八届政协工作回顾
竹林苍翠,云雾缭绕。坐落在川南大地宜宾境内的屏山县,不仅有着美丽动听的名字,还有着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
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屏山近年来的变化感受日益明显。县城更加现代,道路更加通畅,如火如荼的农业产业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是一个每天都有新鲜变化的屏山,也是一个正在腾飞跨越的屏山。
为屏山县的发展奔与走,为屏山百姓的幸福生活鼓与呼,这是屏山县第八届政协人担负的神圣使命。如今,5年期满,看着履职丰收的硕果,每位屏山政协人无愧于心。
使命在肩
服务大局彰显赤诚
换届之初,屏山县第八届政协人即面临挑战:移民迁建刻不容缓,脱贫奔康重责如山,更有追赶跨越的发展使命,让屏山县政协人倍感压力——但这,也是动力。
为做好移民迁建工作,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全及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农村移民安置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及移民搬迁工作队队长、副队长等职务,采取“白加黑”“5+2”工作法,带头奋战在移民工作主战场。为全力支持全县移民迁建工作,县政协机关干部一岗多责,21名机关干部有20名先后奔赴移民迁建第一战线,圆满完成了移民搬迁阶段性工作任务。县政协还发动委员开展了“百名委员进千家”活动,委员们立足不同的岗位,不仅当好移民搬迁中的带头人,更是当好战斗员、信息员和劝导员,助力屏山圆满完成移民迁建的阶段性任务,创造了全国移民搬迁的奇迹!
面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县政协责无旁贷,全力参与。一方面由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帮扶,指导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投入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在委员中深入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广大政协委员积极献策出力。结对认亲,捐资助学,创办企业,解决贫困户就业,引领产业发展;进村为贫困户送医、送技术、送文化,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发展难、子女就学难等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委员捐款捐物41万元,办好事实事620件;此外,县政协还狠抓政协机关对口帮扶工作,先后帮扶富荣镇长田村、油房村协调争取硬化公路13公里,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展食用竹1500亩,规模畜牧养殖户8户,成立省级专业合作社1个。帮扶贫困户60户,单位捐款捐物12万元,干部职工捐款捐物5.1万元,帮助脱贫25户。
立足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县政协积极参与到全县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教育卫生事业等重点项目工作中,在推进农村移民迁建、蒋坝新村建设、县城绿化及广场建设、新市“两路一桥”建设、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助力企业发展,县政协对四川能投屏山电力公司、屏山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兴诺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屏山金江林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开展专题视察,呼吁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在主席会成员积极争取下,县人民政府承诺拆除五尺道生态食品公司旁边非法经营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并促成五尺道生态食品公司A级屠宰场成功获批;积极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企业入口道路照明,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等。
围绕中心
尽心履行三大职能
立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政协职能,屏山县政协同样创下了无限精彩——
通过积极拓展政治协商的形式和内容,完善程序,屏山县政协政治协商全面激发活力:5年来,县政协围绕“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财政、发改、教育、卫生、计生、交通、质监、环保等部门工作开展协商115次。先后对《全县移民搬迁组织实施方案》《县城集镇迁建临时用地管理办法》等方案实施开展协商,多条建议得到了采纳。针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县政协组织委员分13个专题,围绕绿色屏山、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开展协商,提出5个方面共53条意见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融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民主监督同样成效明显。自2014年以来,县政协分年初、年中、年末对副县长分管工作、乡镇和部门年初承诺事项、重大项目和“十大扶贫行动”推进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县农业、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督和环保部门开展民主评议,均在社会取得良好反响。2015年以来,县政协先后对全县土地整理项目、“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开展绩效评估,提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11条建议,为今后实施项目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还由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率队,组成跟踪督察组,每年7月、12月分别对全县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视察,针对发现的23个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单位提出建设性意见17条,有效助推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
5年来,屏山县政协参政议政更加“给力”。5年来,县政协围绕移民迁建、城集镇管理、工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建设、脱贫攻坚、依法治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及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移送县委、县政府调研报告25篇;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县城安置房建设与管理、油牡丹产业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岷江北部新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宗教场所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专项视察,移送县政府视察报告41篇;5年来,县政协共收到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提案485件,其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县城周边违章建筑拆除”等多条建议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提案与建议为推动屏山县改革发展、促进屏山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望过去成绩,屏山政协人倍感欣慰;展望未来5年,屏山政协人信心满怀。当前,“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也为屏山政协人指明了方向。未来,屏山政协人定当深化履职,为加快绿色屏山、产业屏山、宜居屏山、文化屏山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水中韵:品水中韵味 铸文化之魂
十多年前,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相关政策激励下,屏山县政协常委刘玉超和几个同事接手了“水中韵”。几年后,凭着自身的技术和对茶业行业的了解,水中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2016年举行的“中茶杯”评选中,第一次参评的“水中韵”就得到了特等奖。历经十余载,刘玉超终于用心擦亮了“水中韵”这块金字招牌,成为茶叶市场的一个风云人物。
回顾十余载的发展历程,“水中韵”茶业的品牌之路有一个词至关重要:文化营销。对此,打得一手“文化好牌”的刘玉超有着颇深的感悟与体会。
在刘玉超看来,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或者说个性,需要企业长期的培育和积淀。一味地“吆喝”或者“包装”形成不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营销不能追求表象的所谓文化,不能就文化造文化,文化营销应该是产品(服务)文化层面、品牌文化层面、企业文化层面的统一或整合。
“文化营销看似很虚,实则很实,需要实实在在地用东西做支撑。它体现在企业经营环节的方方面面。譬如,我们扎扎实实地做产品质量,进行工艺创新、品种改良,扎扎实实地与客户沟通,做好服务。”刘玉超如是说。
文化营销要做在实处,这与“水中韵”苦练内功密不可分。
接手“水中韵”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刘玉超与伙伴提出了资源整合、品牌整合、营销整合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通过资源整合,解决茶农卖茶难和增产减收的问题,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同时让企业也获得了稳定扩大的原料供应,真正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品牌整合,水中韵从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入手,积极学习名牌的成功经验,开发新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赢得了先机;通过营销整合,“水中韵”在全国各地各级城市设立了代理商,建立了比较成熟、较有规模的销售网点,利用“水中韵”这一品牌优势进入大型商场、连锁超市等终端市场,从而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
这有力的整合“三部曲”,迅速让“水中韵”擦亮品牌,在四川茶业同行中脱颖而出。
极为注重文化的刘玉超还有一个著名理念,即不完全以商道经营茶叶,而是以“茶道”为中心来经营茶叶。在刘玉超看来,茶道精神特别讲究“以和为贵”,“和”代表着和谐、和气,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和一份平常心,而不是过于功利或过于躁动。正因如此,近年来,“水中韵”为带动农民共同走向富裕,在屏山县大力实施生态茶开发工程,以“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模式,引导周边农户和屏山茶农开发良种茶基地,为屏山县山地农户开辟了一条致富大道。
刘玉超在回顾创业历程后,吐露了心声:“做企业的历程就是做人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企业和人一定要坚守自己的‘道\’。这个‘道\’即企业和人的正义感、责任感、基本的操守和道德。在诚信缺乏的今天,坚守自己的道是最难的,也是最难得的。但它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基,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资源。愿天下茶人秉承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守道义,担起责任,创新求变,为中国茶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尺道:做大龙头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2007年9月,时任宜宾市筠连县维新中学校长的刘成宽辞职下海,创建了筠连县佳乐富农副产品合作社。2012年,已成为屏山县政协委员的刘成宽成立了宜宾五尺道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屏山县五尺道生态食品有限公司”。
如今,五尺道集团已成为拥有四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控股子公司,净资产超过1.2亿元的集种养业、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配送为一体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五尺道集团已建成2个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肥猪可达3.8万头;6个黑山猪养殖育种基地,年出栏黑猪仔约2.3万头;1个A级屠宰厂,年屠宰生猪50万头以上;1条冷链线,冷冻(藏)库容约2000吨;1条农产品加工线,年加工肉制品1万吨以上,水果蔬菜6万吨以上;建有1个特色农产品体验馆;1个生态农牧观光园,其中3000亩的有机果蔬采摘园及180亩的水产养殖区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1个生猪养殖研究及培训基地,可承接宜宾市畜禽养殖繁育的科研任务。”刘成宽介绍道。
立足龙头企业的主导优势,五尺道公司在刘成宽的带领下,通过“517”经营发展模式,推进“公司+农户”共赢发展;针对贫困户们致贫原因的差异化,公司创建了9种适用型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贫,为屏山县扶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517”经营发展模式指的是五个统一联动发展、一体化共赢发展、七方合作共促发展。其中五个统一指统一技术、统一信息、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核心价值;一体化指公司打造养殖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美食体验、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融合一二三产业,通过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使公司农户共赢发展;七方合作是指通过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农户参与、专合社统筹、担保公司担保、银行融资、保险公司兜底这七方合作,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实现助农增收。
结合屏山县贫困户的自身情况,五尺道公司创建了借猪还猪、赠猪回购、低价供猪、赊养仔猪、成立养殖扶持基金池、免费种养业培训、品牌黑猪产业扶贫、劳务就业、公益捐赠等9种适用型扶贫模式;并通过免费种养业技术创新培训、完善循环经济模式使效益最大化、五尺道黑猪品牌化产业扶贫、贫困户农产品专卖店、贫困户家庭理财培训、开展贫困户联谊会、评选脱贫标兵、评选消费扶贫明星、五尺道“扶贫之声”栏目9大创新型扶贫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在刘成宽的带领下,五尺道公司一直不遗余力投身公益事业。
2011年刘成宽出资2万元并组织村里爱心人士一同出资,为村里建设了4公里长的亮化工程;公司牵头成立了筠连县镇舟中学育才教育基金会,对优秀的贫困生给予资金上的大力帮助;2015年公司捐款书楼镇五峰村扶贫资金5000元;给屏山镇蒋坝村捐水泥160多吨,金额5.8万元,用于修蒋坝村村公所……几年来,企业在公益事业上的捐款总额近200万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五尺道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社会也给予了企业更多的回报。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申请融资,力争上市。上市后的“五尺道”将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为屏山县的养殖业带来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米奇:屏山深处的食品王国
从天津到湖南,从湖南到四川,最终在大西部深处的屏山县停留,打造一个庞大的“食品王国”,宜宾市屏山县政协委员、宜宾米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辉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说起马辉与食品的不解之缘,还得追溯到1992年。就在这一年,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到天津康乐园食品有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一职。他的商海生涯也由此开启。
十余年间,马辉辗转天津、湖南、四川三省,先后在天津永正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威特食品有限公司(香港独资)、四川光明食品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通过十几年的沉淀,马辉不仅靠自己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让企业迈上了新台阶,他的眼界也不断扩大,眼光更加长远,自主创业的想法开始逐渐生根。
这个梦想很快付诸实践:2013年,马辉在成都组建四川米奇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冰淇淋产业的创业历程。随后,一个机缘巧合——2014年通过四川大学农产品研究院的引荐,马辉感受到四川省屏山县的交通区位、政策叠加、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投资服务环境极具优势,决定将四川米奇食品有限公司整体迁入屏山县。
在屏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下,公司顺势而为,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15年12月24日,马辉与四川正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为开发屏山县特色农业产业达成一致,进行资源整合,公司再次进行资产重组,集中资金、技术,统一理念、统一管理、统一步伐,共同打造屏山县农业特色食品产业。主要包括椪柑、猕猴桃、草莓、枇杷、桂圆等鲜榨果浆及果汁饮料、白魔芋功能饮料、乳饮料、功能饮用水、风味醋饮料等系列产品。
“企业引进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朗斯公司无菌低温冷灌装生产线1条、利乐灌装生产线2条、果粒生产线1条、日本四国屋顶盒生产线2条、易拉罐生产线1条、桶装水生产线1条,从而在植物蛋白饮料系列产品方面,达到国际一流生产水平。形成6个类型48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24万吨,实现年产值9.7亿元,年利税2.1亿元,解决就业200人。消化果蔬原材料40万吨,对屏山当地的脱贫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马辉介绍道。
为了促进屏山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5月,马辉再斥资千万成立了屏山四季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紧密结合屏山的山水田园风光和特色水果资源的实际,以屏山的好山好水,种植独具特色的好果,融合休闲采摘、农业观光,建成新型农业产业园。
四季果园将成为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同时通过“种植+加工+观光旅游”的模式,优化项目结构、突出区域特色、融合地域文化、完善功能配套、体现整体联动,打造川南地区“一二三产互动,生态示范园区”,建成屏山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亮点和新名片。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1700万元,利税达400万元。解决当地农户82户220人就业,户均增收24500元。项目覆盖下的12户建卡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同时还能辐射屏山镇、大乘镇、鸭池乡等乡镇,带动水果种植大户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大范围带动农户增收,使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岩门秀芽:开启“茶与人生”新境界
坐落在屏山县的岩门村风景秀美,多雨多雾,自古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屏山县政协常委张德兵和他带领的岩门秀芽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便诞生于此。
屏山县岩门韵绿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高级评茶员、宜宾市茶商会荣誉副会长、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创业精英……系列头衔和荣誉之下的张德兵,和岩门秀芽茶叶一样在当地颇为出名。
张德兵的家乡岩门村平均海拔1100米,生态良好,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产茶之地。他自己就是喝着父亲制作的手工茶长大的。20年前,由于家里穷,张德兵独自离开家乡去了广州打工。打工的日子虽然旱涝保收,生活也风平浪静,但是他认为“看不到前景”。而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家乡那醉人的茶香。就在打工期间,他随一个朋友走进了广州一家生产“铁观音”的茶厂,无意间听到了很多关于茶的新鲜事,心中豁然开朗。于是,刚打了3年工的他毅然告别广州回到家乡,他要“回去做自己的好茶”。
当时正值屏山茶叶向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许多有志于茶业的“能人”都相继走进大山、走进茶园,张德兵正好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遇。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张德兵就邀约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本村承包了200亩林地,开始了“做茶”的事业。
转眼16年过去,茶叶成为屏山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张德兵的事业也蒸蒸日上、茶香洋溢。由他一手创办的屏山县岩门韵绿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9个村组,涉及社员300余户,茶农1000余人次,入社茶园3000余亩,新建标准化制茶车间5000余平方米,吸纳剩余劳动力400多人次,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茶农人均增收逾千元。由他牵头组建成立的屏山县岩门秀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以“公司+专合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开启了他的“茶与人生”的全新境界。
“今天的一切都是家乡的土地回报我的。”回首创业之路,张德兵感叹自己只是“踏踏实实做茶,平平淡淡生活”。他说,人生其实“就像捻茶一样,只要功夫下足了,自然会有预期的收获”。
十几年来,张德兵始终坚持“焙茶先做人”的理念,笃信“质量至上”“市场至上”。从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到包装和销售,他都严密掌控、严格把关。2011年,他当初“做自己的好茶”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专合社的自主品牌名茶——“岩门秀芽”首次亮相就荣获了四川省“峨眉杯”金奖——名优绿茶的称号,知名度在茶界迅速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公司及专合社的支柱品牌,年均市场份额超过“岩门牌”系列茶叶销售总额的80%,“岩门秀芽”也因此得到了郑金贵、杨坚等全国茶界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看着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张德兵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份高兴不只是为他自己,同时也为了茶业合作社的乡亲们。岩门秀芽公司的发展已与合作社1200多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也担负着屏山县53户贫困户的扶贫重任。张德兵告诉笔者,自己将带领公司做大品牌,让更多的村民获益,走上致富道路。
□本版组稿 曾婷婷 李小丽 江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0日,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龙塘组村民正在采摘春茶。目前该村春茶已开园一周,鲜茶价格为60元左右一斤,种茶大户的收入已超过万元。“农村要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据该村党支部书记、...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