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强市如何走 体制改革在前头

宜宾日报 2016-11-0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罗雯心 实习生 罗玉维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家坚持再跳一次……”这是10月30日清晨酒都艺术研究院排练室里传来的声音,寻声而去,只见一群舞蹈演员们翘起兰花指儿、舒展腰肢、踮起脚尖,面带微笑做着跳舞前的各种准备。

正值深秋周末的清晨,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棉衣,排练室内舞蹈演员们却还穿着薄薄的练习服,时不时擦着额边的细汗,他们正为第六届川南文化交流展示活动的闭幕式晚会紧张排练着。

演员们饱满的激情与热情书写了宜宾文化人的艺术情怀,而这也仅仅是宜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后的其中一个真实写照。这几年在全市众志成城、齐头并进的氛围中,宜宾市被中宣部、文化部先后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和“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突出贡献地区”。

“百花争艳香满园”的文化盛景在宜宾徐徐绽放开来。

花团锦簇

文艺作品演绎改革史

在宜宾文化体制改革中诞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文艺作品无疑是对体制改革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2010年,大型原创川剧《槐花几时开》(以下简称《槐》剧)艳惊四座,该剧是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村主任带领村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艰苦奋斗走向共同致富道路的事迹。《槐》剧能获得空前的成功除了扎根于现实之外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背后创作团队的改制:2011年宜宾市歌舞团、杂技团、川剧团经过“三团合一”并入酒都艺术研究院,而改制后的研究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建立了“角色能上能下,演员能进能出”的机制。高度精炼后的团队为了编好演好这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题材亲自到春风村走访研究,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在真实生活中激发创新力、凝聚力。

《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以下简称《红》剧)是由国家一级导演王焰和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的20多名演员共同完成的宜宾市首部自制儿童剧,也是全国首部创新融合了杂技与魔术元素的儿童艺术剧。“去年11月,《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第一次与观众朋友见面,虽然当时反响也不错,但是始终在剧情衔接上不是很流畅。为此,我们专门向国内一些专业编导请教,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最后,还是我们宜宾川剧老编导彭宜军想出了好办法。”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院长黄淑军说,彭宜军大胆地把川剧中常用来表现动态变化的云排改良成符合儿童剧场景的小草和蘑菇,让动物们在其中穿梭,很好地解决了场景转换中遇到的问题。(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达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单位账户开户许可证变更作废的公告

达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28日完成核心业务系统升级,系统升级后原客户账号发生变化。为加强账户管理,根据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原单位账户开户许可证于2016年11月22日起作废(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