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紧连农户 一头对接市场
——筠连电子商务进农村孵化培育新产业
□张择君 罗勇图片由筠连县委宣传部提供
如今,电商行业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传统零售商纷纷涉足,“互联网+”已成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代名词。如何做好“电商”这篇大文章,筠连县率先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去年以来,筠连县通过打造“电商孵化基地”吸引电商企业入驻基地,为当地孵化出了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催生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动力。6月6日,我们从筠连县电商孵化基地获悉,去年入驻该基地的电商企业——宜宾村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3月正式运行,目前该企业已建成覆盖全县镇乡的电商便民服务站18个,全县243个行政村的便民服务点已完成建设183个,其中90个已投入运行。
电商进村销售农特产品
“以前卖生姜,要挑到十几公里远的集市上去售卖,几千公斤生姜要卖上好几个月。今年,通过电商便民服务点挂网销售,1000多公斤生姜一次就卖完领钱。”说起网上卖生姜,武德乡新顺村村民张正菊直言“方便快捷”。“服务站到乡,服务点到村。”张正菊售卖生姜的电商网点就是该县电子商务武德乡新顺村便民服务点,服务点负责人是当地村民,今年刚满22岁的陈亮。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光他在网上就为当地的种植大户销售生姜5吨之多。“诚实守信,价格适中,服务周到。”陈亮说,他是本地人,服务点的上门贴心服务也很容易得到“本地乡亲”的认可,不仅有效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同时店里经营的农资及生活日用品等也吸引了当地群众前来购买,实现了“工业品下乡”。新顺村一组村民汤金泽的母亲去世,办宴席所用的大米、菜油、啤酒、饮料等总价值一万元左右的商品,都由他的便民服务点提供。
陈亮把自己这一个月“小有成就”的原因归结为喜欢上门推荐,及时提供销售信息,同时店里售卖的产品均来自大公司,村里人信得过且价格也实惠。
打造综合电商服务平台
“陈亮的服务点仅是公司的便民服务点之一,目前全县已建起这样的电商便民服务点183个,下一步将实现全覆盖。”总公司位于筠连海瀛工业园电商孵化基地的宜宾村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帅说,公司把网络信息发布、交易平台搭建与服务站点建设工作齐头并进,就是为了解决群众卖与买的问题。
据介绍,该公司以海瀛电商孵化基地为中心,依托“电商便民服务中心”,将在筠连县每一个行政村都建立电商便民服务点,依靠自建的“去赶场”APP平台,通过与京东、淘宝等大平台链接后,直接打通该县农特产品通往全国大市场的渠道,实现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目的。目前,公司还建有面向全国的“筠连农产品特色馆”平台。
“下一步,还将推出电子商务、本地生活、农村创业三大业务板块,在为农民代卖农产品的同时,开展网上代买各种生活日用消费品、收发快递、充值话费、预订车票等多项具体业务,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供需流通功能。最终,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方面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朱永帅说,基地同时开展电商创业培训,目前已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电商便民服务中心”+“电商便民服务站”+“电商便民服务点”的县、乡、村全覆盖模式,是筠连电商孵化基地孵化出的一个成功样板。“通过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及与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预期通过两年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可突破一个亿。”对此,筠连县经济商务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总经济师王顺华如是说。
筠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筠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