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汉“五尺道”宽度不统一

华西都市报 2016-04-17 16:59 大字

历史上曾记有秦始皇遣常頞开筑五尺道,汉武帝时唐蒙所修的通西南夷道。

南方丝绸之路史家又称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起于巴蜀,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蜀——身毒道”史载。蜀指四川,身毒,是我国古人对印度之称谓。即是指从四川出发,经云南、到缅甸,以至印度的商路。

具体讲,这条最早商路从成都(蜀郡)起始,可分东西两线南下进入滇黔。

西线即西夷道,经邛崃、芦山、荥经、汉源、西昌、会理、大姚、姚安,而达大理(古叶榆县)。

东线顺岷江而下经乐山、抵宜宾(汉为僰道县)后,有两条路可南下:一条是从宜宾城出发,经高县、筠连入云南盐津,再经昭通(汉称朱提县)、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与灵关道汇合(见《巴蜀史志》2006年第6期50页);另一条是从今宜宾城出发,经柏溪、安边(渡金沙江进横江河谷)、横江镇、云南水富楼坝镇、张窝、捧印、凤仪新场、云南滩头、普洱(渡横江河)、盐津(豆沙关)、昭通(汉朱提县)(见《唐君毅故园文化》总第 11 期第 97页)。在汉代,这条路叫“朱提道”。再经毕节,达曲靖,至大理与灵关道汇合。

东西两条干线从大理汇合后继续西行,便可步入南丝绸出国商路“蜀——身毒道”。

上述路线也就是秦代开通的“五尺道”和汉代拓筑的“西夷道”。通过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运出巴蜀 一带的丝绸、布匹、瓷器、药材、茶叶、酒类等土特产,然后再运入宝石、珍珠、海贝、琉璃等“外来货”。这条路,当时成了中国内陆联系缅甸、印度、越南等南亚各国的一条重要纽带。

然而,秦“五尺道”在现在看来究竟有多宽?据河南省周口地区地志办主编的《地方志编纂手册》一书中《中国历代主要计量单位变迁表》记载,秦汉两朝时期的长度计量单位均为一尺合27·65厘米。若按此计算:27·65厘米×5=138·25厘米。

2010年6月2日《宜宾日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筠连又现完整秦五尺道遗址》报道说:新发现了一段保留较为完好的秦五尺道遗迹。这段新发现的秦五尺道,位于筠连县武德乡中华村三组,当地人称幺店子附近,经测量,该古道长约200多米,宽2米至1.6米左右,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约50多米,宽为1.6米,为标准的秦五尺道宽度,且路面整齐,损伤较小,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它依然坚固如初。

现年85岁的当地村民刘汉文介绍说,这段路在他小时候就经常看到马帮、挑帮在这条古道通过,驮盐巴的,挑山货非常闹热,这里马店四五十家,商贸十分繁荣。

按此前后对照,秦五尺道的基本宽度应是138·25厘米。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秦汉两朝时期修建的“五尺道”宽度并不统一,而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域有宽有窄,有的是“羊肠小道”,有的是“宽坦大道”。总之,不管怎么说,当时在科学不发达、工具落后、人力有限的条件下,能在这崇山峻岭、荒无人烟、悬崖峭壁、深山峡谷之中,勘探开辟出这么一条一米多将近两米宽供挑夫和驮马行走的漫长道路,确非易事。在这条道路上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血汗和智慧结晶。

今天,虽然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尽管人们不再利用秦五尺道来搞长途运输。但它的遗迹却是中华古文明的瑰宝。具有考古科研、旅游观光等重要价值,应该加以大力保护和应用。

叶源洪

新闻推荐

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民在绣十字绣春风村年前贫穷

6月4日,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民在绣十字绣。春风村2004年前贫穷落后,近年来通过发展生产面貌大变,如今村里187户村民都住进了川南民居风格的楼房里,过上了惬意的生活。李向雨摄...

筠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筠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