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申请“好牛贷”贫困户脱贫“好利来”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3-25 08:09 大字

筠连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破解养牛资金缺乏难题

本报讯 3月23日早上8时,地处海拔1100余米的筠连县双腾镇德胜村还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中,4组的贫困户罗万彬却已经在牛圈里开始忙碌:铡草、搅拌酒糟饲料……“贷款10万购买了10头能繁母牛,整个成本就花了9万2。”忙碌的罗万彬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不仅是因为圈里的牛长得肥实,更主要的是10头母牛有9头已怀上了小牛犊。“预计到明年六七月份,就能卖出第一批小牛,每头就算值6千元的话,都有五六万吧。”罗万彬对自己家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贫困户用上“好牛贷”

贫困户没钱,为啥能养上牛?为有效解决贫困户脱贫产业资金短缺难题,筠连县在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子,通过对贫困户贷款额度、信用情况、养殖规模、资产数量进行评级授信,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推出了专门针对贫困户养牛资金缺乏的“好牛贷”扶贫贷款项目,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养牛缺乏资金的问题。

“目前,德胜村全村38户贫困户实现了户户养牛,其中有31户都是依靠县里推出的‘好牛贷\’金融扶贫方式。通过贷款方式解决了发展产业缺乏‘第一桶金\’的难题。”德胜村村主任陈道乾说,获得资金支持后,现在该村每户贫困户最少的也养上了一头能繁母牛,养牛达到10头的贫困户已有4户。

“我们贫困户养殖的主要是能繁母牛,根据每户贫困户家庭人口、收入等不同情况,喂养的情况不一样。就是小群体大规模养殖肉牛母牛的模式,也就是‘藏牛于户\’。虽然‘藏牛于户\’,但藏不住的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筠连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徐劲松说,肉牛养殖就是该县给山区贫困户选准的脱贫致富重点产业。

产业发展有三大“套餐”

要发展肉牛产业,就必须解决贫困户买牛没钱的问题。为此,筠连构建了“县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保险、技术服务、订单收购、风险防范为一体”的“1+N”联动机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好牛贷”金融产品,形成了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政府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养牛增收。

以德胜村为例,村里根据“好牛贷”、小额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在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程中,逐渐确摸索并形成了“产业发展三套餐模式”:套餐一为村“两委”统筹模式,即村“两委”根据实际提出建议,通过召开党员和社员代表会议,作出发展什么产业的决定后,村“两委”与合作社为村民发展产业担保贷款;套餐二则是合作社操作模式,为降低贷款风险和保障资金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后全权委托合作社购买和销售,并在协议中写明收益与风险权责后获得贷款;套餐三则是实地考察模式,通过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贫困户养殖情况的实地考察评估,根据贫困户发展实际情况,按照程序贷款,保障资金链,并享受特殊贷款利息政策。

去年该县“好牛贷”共计发放贷款4039万元,支持1046户发展肉牛养殖,其中贫困户占6.41%,预计户均年增收可达16548元。

同时,筠连县的贫困户授信率达到85%以上,三星级以上授信贫困户达60%以上,金融机构将据此提供3亿元以上的信贷额度。去年,该县小额贷款完成1038户贫困户信贷3500万元。

(特约通讯员 张择君)

新闻推荐

汽车不慎坠河群众冒寒施救

2月16日,沐滩镇新民社区三社公路旁锣鼓声声,村民们走近得知是筠连县乐义乡中坝村王佑嘉、王俊及家人怀着感恩之心,在这里为沐滩镇新民社区全体村民赠送鲜花、感谢信和锦旗。据了解,农历正月...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