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周前进钟晓晴近日记者驱车从筠连县城到春风村

四川日报 2012-09-29 17:45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前进 钟晓晴

近日,记者驱车从筠连县城到春风村采访。

顺着穿村干道蜿蜒而上,10分钟就来到春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场所。村委会斜对面,一家名为“有话要说”的农家乐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李子树下,格外显眼。

拾级而上,走进农家乐,里面摆放了20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他们中,有来自筠连县城的、宜宾市区的,还有外地的。

“我记不清来多少次了,反正每个月都会来,有时和朋友聚会,有时和家人来游玩。”来自筠连县城的张新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就开始来春风村。“那时候,春风村的路没有这么宽这么平,房子也没有这么好。过去村里旧房子占多数,现在都是新修的二层楼,还有污水处理池、垃圾分类收集池,生活环境比城里人还要好。”

农家乐主人胡怀彬和妻子正忙着上菜、洗碗。偶尔空了,就和记者聊上几句。

“每天都这么忙?”记者问。“几乎都这样,周末更忙些。”胡怀彬乐呵呵地说,好人气都是靠春风村的名气、品牌带来的。

2004年,春风村举行村委换届选举,王家元被选为村主任,2007年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村干部带领大家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走上了科学发展、共同致富之路。2005年,在村干部鼓励下,胡怀彬在自家屋前支起桌椅,第一批在村里办起农家乐。“当时农家乐条件很差,碗筷五花八门,自家的大碗小碗全摆出来了。”胡怀彬说。随着一条条道路串村联户,一处处房屋修葺一新,李子、茶叶、花卉等产业发展壮大,春风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来的客人也就越来越多。

胡怀彬自豪地告诉客人:“现在的房子,是我2007年新盖的,2009年又进行了装修,餐具是我花2万多元新买的。”

说到这里,胡怀彬又让大家看他端盘子的姿势。只见他五指伸开,手掌牢牢托住餐盘。“这都是跟县里、市里的大饭店学的,光是去年我就学习了三次。”胡怀彬觉得,怎样端菜很重要,“客人一看,就知道你的档次。”为了搞好农家乐的卫生问题,村里还专门请人来讲课,教大家识别地沟油、食品添加剂等。

胡怀彬说,农家乐的菜品凉拌折耳根、酸菜拌野葱、清炒山蕨菜、清煮牛皮菜、老腊肉、豆花饭等,多数都是自家种的,很受欢迎。“很多来春风村的游客都到过我的农家乐,不少游客是回头客。”如今,胡怀彬把农家乐当成正儿八经的生意来经营,“一年下来有十来万元的赚头”。

胡怀彬告诉记者,现在春风村有19户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收入200余万元。全村还发展李子1820亩、良繁茶叶2200亩、花卉苗木1680亩,一组一品产业格局形成,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050元,是2004年的5.5倍多。

新闻推荐

我要把基层的所想所盼带到会上

11月7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委员、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代表,在四川省代表团驻地通过电子媒体显示屏,专注地阅读“走进基层党支部”的新闻专题。王家元激动地对记者说:“我要把基层党员群众的...

筠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筠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