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庙题榕阁轶事
安济庙地处长江和淯江交汇处,庙宇建在十几米高的石崖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庙宇里观江景是绝佳的地方,从庙宇的亭子里可清楚地看到淯江和长江两岸的秀丽风光。
安济庙为后人所知,除了它是皇上亲赐匾额,还因为后来明代状元杨升庵在安济庙写下了著名的《安济庙榕树》的诗章,从而使江安的安济庙名扬天下。
安济庙位于四川江安老城墙的西段,安济庙又名土主庙。庙宇始建于南宋宝祐年间,端平初年(1234年),江安县令张文省率民兵平息九丝夷人有功,宋理宗因之亲赐匾额《安济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任江安知县雷登门为纪念明代四川状元杨升庵题《安济庙榕树》,将培修城墙节余之款,依偎安济庙,修建题榕阁。该阁仿明代建筑,三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9米,进深三间8.3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朝考第一,钦点状元。官拜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那年杨升庵在发配到云南途中途经江安偶遇安济庙,为安济庙的雄伟壮观而赞叹不已,安济庙坐落在十多米高的山崖上,崖上竹树蓊郁,藤蔓葳蕤,特别是那棵长在悬崖上的上百年的大榕树,树干高大、浓荫蔽日。大榕树粗壮的根须盘根错节缠绕在山岩峭壁之上,让人叹为观止。庙宇崖壁下是美丽的淯江,淯江就像一条绿色的玉带绕江洲蜿蜒而下,流入滚滚长江。
如此瑰丽的大自然景色,怎不让人心旷神怡,怎不让诗人诗兴大发。杨升庵借江崖巨石上之大榕树神韵,而成佳作《安济庙榕树》。诗为五言绝句:“得地栽培少,蒙天雨露多,若问根深处,绿荫照银河。”
杨升庵这首题榕诗从字面内容看,“得地栽培少”是赞扬榕树顽强的生命力,榕树只要有土的地方都能生长,而多是无人栽培,野生野长。“蒙天雨露多”,说的是榕树多是靠天露雨水的浇灌,没有多少人去管它。“若问根深处”这句是说不须问榕树的根能长多深,那些长在石壁上的根也能传十几米,就可想而知了。“绿荫照银河”说的是大榕树枝繁叶茂,绿叶蓊郁,形容大榕树树冠庞大,遮荫蔽日。
杨升庵《安济庙榕树》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颂榕树,而寓意是诗人被贬职发配后的一些心境写照,虽感叹怀才不遇,但仍感皇天“雨露”,“位卑未敢忘忧国”,盼望有一天能大展才华,“绿萌照银河”报效国家。
安济庙自从有了杨升庵题诗后,题榕阁就越来越有名,它就像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亭台楼阁一样,因为有了著名人士的题词后而名杨千古,如《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滕王阁序》中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精彩佳句,才使得岳阳楼和滕王阁成为天下知晓的名楼名阁。
安济庙题榕阁的文化历史曾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来此游览,黄庭坚,杨庚、傅氏三杰和朱三父子都到此游览并留墨。历史过去了很多年,安济庙题榕阁都是历代文人途经此地要去瞻仰的地方。
江安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并崇敬文人的地方,当年国立剧专在江安的时候,曹禺、吴祖光、谢晋等剧专师生就经常去那里喝茶讲戏。江安文化人更是爱去那里聚会,记得2002年江安作家协会成立,就是在题榕阁聚会成立的。题榕阁这样的文化氛围是其他地方不能复制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是唯一的,题榕阁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杨升庵的名气,更多的是安济庙题榕阁深厚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精神。
这几年江安县城建设的发展,江安老城墙及河街那一片,开发成了宽阔的滨江大道,淯江河上面也逐渐建成了滨河公园,题榕阁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起来。江安县人民政府近年拨专款对题榕阁进行整体维修,而今修缮一新的题榕阁已成为滨河公园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新闻推荐
宜宾一年轻女子翻越栏杆欲跳江 过路市民跪地拼死拉住、接力救下 “你不要慌, 我们不会放弃你” 天天正能量发出2019年第一份奖励,点赞寒风中最暖的15分钟!
营救现场视频截图获救女子家属感谢周代云(左)、文明月(右)寒风中,他们接力救援周代云在周代云缓慢接近女子时,女子突然...
江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