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住“穷村”结“穷”亲 ——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扶贫工作纪实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8-11 04:31 大字

“有了充足的电能,食用菌就能烘干,不会腐烂变质,便于贮藏运输销售了,感谢老表!”8月7日,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寨子村村民李兵对国网宜宾市江安县供电公司员工徐思德说。徐思德是该村的驻村电工,兢兢业业为村民服务,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近年来,国网宜宾市江安县供电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服务民生,推动精准扶贫,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5月1日,该公司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宜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国企。

架线通电水更甜

“几十年了,我们都是到埂子下面那个水井挑水喝。现在,电架通了,全村终于可以用上自来水,方便多了!” 7月5日,家住宜宾市江安县井口镇卯庚村村民李玉芬难掩内心的喜悦。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个抽水用变压器随即跳入眼帘。这是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对贫困村实施的民生项目之一。

根据卯庚村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抗旱灌溉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江安县供电公司积极与省、市公司协调,争取资金,制定预案,开辟抗旱灌溉生产用电“绿色通道”。

2016年7月24日,江安县供电公司派出41人连续六天施工,为该村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条共2.3公里,新立12基电杆,展放1.5公里下户线,安装智能电表800余只,并新上变压器2台,分别用于卯埂村的抽水变压器和卯庚新村的居民用电,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江安公司副总经理杜涛说,为全力保障村民生产生活,该公司还对辖区内农村排灌站、点,开展了新一轮的排查、复核工作,到点到位,将各村农排、农灌站点现状摸清摸透,全面统计,逐一进行升级改造,精准扶贫,以电力支撑为抗旱灌溉保驾护航。

脱贫致富“娘家人”

“选准了扶贫项目,村里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感谢吴书记!”4月30日,省级贫困村——宜宾市江安县大井镇劳动村第一批精准扶贫项目之一——罗勇养猪场破土动工。看着忙碌的土建施工人员,村民罗勇笑呵呵地说。

这是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委派该村的“第一书记”吴建中确立的扶贫建设项目。为寻找精确扶贫项目,吴建忠自费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走出去”,远赴宜宾金坪、自贡荣县等地参观学习,实地对油茶种植基地、羊种基地、养猪场等进行考察观摩,力求在参观学习中,结合劳动村地理地貌、气候特点等条件,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求证和项目筛选,最终确立了罗勇养猪场精准扶贫的建设项目。

同时,吴建忠还帮助村里争取到政府财政补贴资金21.1万元,组织动员25户村民养殖小龙虾,规模达48亩。该项目投产后,可年增加收入10万元,每户村民年增加收入可达8500余元。

支教情系留守儿童

“叔叔,电是从哪里来的啊?”

“阿姨,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因为你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在桐梓镇金江村橙花岛“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双江小学里,处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6月1日,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双江小学,陪孩子们聊天、做手工、玩游戏,给师生们带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电力安全知识课。

因交通不便,该校的留守学生很少走出橙花岛了解外面的世界。自从2008年“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创建以来,江安供电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为学校送去电脑,饮水机、体育用品等器具,解决了学校没有英语课、微机课和饮水困难等问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公司还成立一对一“爱心帮扶团”,定期走进留守儿童家里,帮助孩子辅导功课,给留守老人做做家务,用真切的点滴关怀和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

据悉,几年来,江安供电公司参与义务支教活动达上百人次,捐资助学达二十多万元。

特别是2009年双江小学新教室竣工时,建设单位装设的照明线路电压偏低。江安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先后投入总计约6万元,重新为教室安装线路和电灯,解决孩子们上课照明的问题。

双江小学校长陈德祥说:“供电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器材和设备,全部教室安装了明亮的节能灯,切实改善了娃娃们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在这里找到自信与欢乐,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016年,毕业班有5名学生考入了县城中学的小尖班。”

“供电公司为全县支教工作树立了榜样,我们将在全县推广供电公司经验。”江安团县委副书记胡梦说。

(陈刚王青青陈祖容)

新闻推荐

江安县 家风家教微课堂开讲

本报讯(胡敏申洪雁)“亲爱的学员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中华传统家风家教微课堂准时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此次课堂的授课老师何琴,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7月22日晚,来自中华孔孟协...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